赵登禹(1898——1937),字舜诚,小名“小三儿”,1898年农历3月16日出生于山东菏泽县赵楼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4年初投奔冯玉祥部队,曾任排、连、营长等职。1926年五原誓师后,随军参加北伐。1927年升为旅长。1928年任第二集团军第二十七师师长。1929年编遣后又任旅长。1930年中原大战中,任反蒋军第四路军第二十五师师长。1931年任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第一旅旅长。1933年在长城抗战中,率部坚守喜峰口阵地,给日军以重创。1933年6月任第一三二师师长,兼第二十九军特别党部筹备委员。1936年1月25日授衔陆军中将。1937年春奉令驻军南苑、通州、冀中一带,保卫北平。1937年7月28日,在抗击日军进攻南苑的激战中,壮烈牺牲。
1、奔赴长城抗击日寇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很快吞并了东北三省,并实施蚕食中国的“大陆政策”,步步向关内紧逼。1931年3月上旬,大批日军精锐分兵来到长城各关隘。平津告急,中华民族面临着又一次严峻考验。
中国方面,何应钦于3月初接替张学良代理北平军分会委员长,蒋介石给他的对日第略是“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眼见日军向长城进犯,何应钦急忙调遣兵力据守长城沿线。他命令宋哲元的二十九军接防喜峰口、罗文峪一线,商震的第三十二军接防冷口,并调第十七军关麟征部星夜北上接防古北口,傅作义的三十五军在侧翼独石口布防,欲以长城为屏障与日军对峙。
全国人民的眼光都聚集到古老的长城,全国人民的希望都寄托到星夜赶赴长城抗敌的中国军队身上。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是在3月上旬接到防卫长城的命令的,这位一贯以治军严明著称的爱国将军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派三十七师一0九旅旅长赵登禹为先锋飞奔喜峰口,挡住正在追逐万福麟残部的日寇,并死守长城,不许日军前进一步。
北方的三月初依然是寒冬季节。长城沿线崇山峻岭,山高风急,偏偏又的爱国学生与北平抗日团体纷纷出动,慰劳二十九军将士,帮助构筑工事,抗日情绪十分高涨。
就在赵登禹部主力星夜向北平开进的时候,日军发动了对平津地区的总攻击。7月26日攻占廊坊,矛头直指南苑。当晚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委月清司向宋哲元发出最后通牒,令二十九军限时撤出北平。宋哲元连夜召集冯治安、张自忠、赵登禹、刘汝明等将领开会,表示坚决应战,决不屈服,“决心固守北平,誓与城
1、奔赴长城抗击日寇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很快吞并了东北三省,并实施蚕食中国的“大陆政策”,步步向关内紧逼。1931年3月上旬,大批日军精锐分兵来到长城各关隘。平津告急,中华民族面临着又一次严峻考验。
中国方面,何应钦于3月初接替张学良代理北平军分会委员长,蒋介石给他的对日第略是“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眼见日军向长城进犯,何应钦急忙调遣兵力据守长城沿线。他命令宋哲元的二十九军接防喜峰口、罗文峪一线,商震的第三十二军接防冷口,并调第十七军关麟征部星夜北上接防古北口,傅作义的三十五军在侧翼独石口布防,欲以长城为屏障与日军对峙。
全国人民的眼光都聚集到古老的长城,全国人民的希望都寄托到星夜赶赴长城抗敌的中国军队身上。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是在3月上旬接到防卫长城的命令的,这位一贯以治军严明著称的爱国将军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派三十七师一0九旅旅长赵登禹为先锋飞奔喜峰口,挡住正在追逐万福麟残部的日寇,并死守长城,不许日军前进一步。
北方的三月初依然是寒冬季节。长城沿线崇山峻岭,山高风急,偏偏又的爱国学生与北平抗日团体纷纷出动,慰劳二十九军将士,帮助构筑工事,抗日情绪十分高涨。
就在赵登禹部主力星夜向北平开进的时候,日军发动了对平津地区的总攻击。7月26日攻占廊坊,矛头直指南苑。当晚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委月清司向宋哲元发出最后通牒,令二十九军限时撤出北平。宋哲元连夜召集冯治安、张自忠、赵登禹、刘汝明等将领开会,表示坚决应战,决不屈服,“决心固守北平,誓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