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八章治国之难
杨昌浚的幸运并没有持续几天,由于他任总督的陕甘两省都出现大规模匪乱,而起因均是与他的处理不当有着极大的关系,在陕西一省的军改渐入正轨之后,对匪患之中的官员处理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杨昌浚首当其冲。
他自己心中是有数的,陕南的黄老爷山高彦发匪乱,他坐失战机,导致匪势做大,委员不当,汉中一镇糜烂。载沣的劾章一到北京,京里就有人给他透消息这次怕是躲不过了。他也知道,自己不是李鸿章的淮军系统出来的,如今李鸿章身为内阁枢相,想指望朝中有人说话怕是不可能了,所以没等部议,他的请罪乞归折子已经呈送到了北京。
折子是密折,梁启超一经接到拆看后便写了节略呈进,大意是自知罪愆,请严旨惩处,以儆效尤。但是言辞中也隐隐透出朝中如今均为淮军系把持,政出一门国家之忧云云。
李鸿章的淮军系窜升是我定下国策之后就想得到的结果,这是一定的,原因无他,适应这个时代的中国官僚阶层,一定是湘淮军一系下来的人。其他的要么是清流,要么是满洲螨蚶之辈,满洲人里面的开明派也是奕忻下来的洋务派,与李鸿章的淮军系早就是行的一码事了。
“卓如。”我按下心头不快,看着梁启超约略说了这杨昌浚的牢骚,末了问道:“这杨昌浚出身如何,你可知道的?”
梁启超略一思索,转头答道:“回皇上话,杨乃是当年楚军左文襄公幕中的僚属,左文襄公虽有大功于国,然惜乎为人乖张,虽是功可比曾文正公,然后继无人,公既身死后楚军一系既是后继乏人,以臣观之,杨督与其麾下陕西提督雷正绾似是楚军系中最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其余几乎就没什么听说了。以这方面来想,杨督上折言淮系排挤,似乎也可以谅解。然依微臣之见,此风不可涨,皇上莫若严词批驳之,然其情可诉,加之陕西军改,其西的回人暴乱尚未茌平,陕南又是新乱待治,陕西一省吏治,似乎不宜大动干戈。”
我背手踱着步子,边想着这西边的局势,俄国人在背后捣鬼,这回人十数万的动乱,令人难以放心,若是一旦有心人在这背后挑起宗教或是民族冲突,这后面的局势就难收拾了。稳定还是有必要的,杨昌浚平日操守风评都属上佳,而且早年也是左宗棠幕中的好谋臣,照理来说回疆的民变他的处里怕也是没有什么大错,只是没想到有境外干涉而已。
回思杨昌浚有关回疆民变的奏折,也是说历年积变,官府介入伊斯兰教新老教派冲突不当,加之处理
杨昌浚的幸运并没有持续几天,由于他任总督的陕甘两省都出现大规模匪乱,而起因均是与他的处理不当有着极大的关系,在陕西一省的军改渐入正轨之后,对匪患之中的官员处理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杨昌浚首当其冲。
他自己心中是有数的,陕南的黄老爷山高彦发匪乱,他坐失战机,导致匪势做大,委员不当,汉中一镇糜烂。载沣的劾章一到北京,京里就有人给他透消息这次怕是躲不过了。他也知道,自己不是李鸿章的淮军系统出来的,如今李鸿章身为内阁枢相,想指望朝中有人说话怕是不可能了,所以没等部议,他的请罪乞归折子已经呈送到了北京。
折子是密折,梁启超一经接到拆看后便写了节略呈进,大意是自知罪愆,请严旨惩处,以儆效尤。但是言辞中也隐隐透出朝中如今均为淮军系把持,政出一门国家之忧云云。
李鸿章的淮军系窜升是我定下国策之后就想得到的结果,这是一定的,原因无他,适应这个时代的中国官僚阶层,一定是湘淮军一系下来的人。其他的要么是清流,要么是满洲螨蚶之辈,满洲人里面的开明派也是奕忻下来的洋务派,与李鸿章的淮军系早就是行的一码事了。
“卓如。”我按下心头不快,看着梁启超约略说了这杨昌浚的牢骚,末了问道:“这杨昌浚出身如何,你可知道的?”
梁启超略一思索,转头答道:“回皇上话,杨乃是当年楚军左文襄公幕中的僚属,左文襄公虽有大功于国,然惜乎为人乖张,虽是功可比曾文正公,然后继无人,公既身死后楚军一系既是后继乏人,以臣观之,杨督与其麾下陕西提督雷正绾似是楚军系中最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其余几乎就没什么听说了。以这方面来想,杨督上折言淮系排挤,似乎也可以谅解。然依微臣之见,此风不可涨,皇上莫若严词批驳之,然其情可诉,加之陕西军改,其西的回人暴乱尚未茌平,陕南又是新乱待治,陕西一省吏治,似乎不宜大动干戈。”
我背手踱着步子,边想着这西边的局势,俄国人在背后捣鬼,这回人十数万的动乱,令人难以放心,若是一旦有心人在这背后挑起宗教或是民族冲突,这后面的局势就难收拾了。稳定还是有必要的,杨昌浚平日操守风评都属上佳,而且早年也是左宗棠幕中的好谋臣,照理来说回疆的民变他的处里怕也是没有什么大错,只是没想到有境外干涉而已。
回思杨昌浚有关回疆民变的奏折,也是说历年积变,官府介入伊斯兰教新老教派冲突不当,加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