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零章箭在弦上
暧昧不明的立场已经不可能再维持下去了,在英德两国关系的破裂渐渐趋向明朗后,我逐渐改变了两面取利的政策,改而以北京和会为契机采取了表面中立的和稀泥立场,并又撑过了接近三年。
但是人算永不如天算,所谓人定胜天只是一句空谈。随着德国人咄咄逼人的攻势,特别是在亚洲远东部份的海上挑衅,已经超出了大英帝国能够容忍的限度。内阁人事的异动,恰恰反映了大英帝国人民的意志,帝国利益的意志。没有任何一个既得利益者能够容忍这样的挑战,特别是这种挑战随着时间愈来愈呈现出过分的迹象。
在事态不可控制之前,控制它。这正是英国目前的想法吧。
我坐在须弥座上,看着徐世昌道:“朕御极以来,便想到会有如今这个情势,是以数年前便绸缪总参谋部,你是朕亲政以来用的第一批将领,栽培你的心也是从那个时候就立下了,让你去德国呆那么久,也是让你知晓西洋人的想法,如今英夷咄咄逼我,卿给朕拿个主意吧。”
徐世昌偏坐在杌子上,听我又催了一次,终于沉声道:“万岁明鉴,臣身负大恩,亦深知是以不敢胡言,有关英德相争事,臣自数年前游历西夷时已思之良多,臣以为,既是中华国策,凡事应以我为本,而非顾盼他人。今时不同往日,我中华自皇上亲政以来,国力跃进,何必事事看他人脸色?臣知陛下曾有两句诏谕于外务,乃是不可妄自尊大,不可妄自菲薄。臣今日观英夷作派,似有不尊吾皇光绪二十六年和平倡议之意,若如此,臣以为,可以不可妄自菲薄谕为宗旨。今日陛下见问臣之意见,臣以为,亚洲是战是和,操之我手为佳。”抬头觑了一下我,稍稍缓和了一下语调道:“三日之内,臣所部可呈进历年所积之英德相争于亚洲之应对策供陛下御览。”
听了他这么一大段略显激动的剖白,我突然发现我的思想已经落后于国家的发展了,以前帝国一直跟在大国后面向东向西,如果没有突发变化的大事件,政策会让人习惯,会让人形成思维定势,譬如我。
而国家在1900年成功举办北京和会,而后又以事实证明了有不利于中华帝国的意图的日本,在强大攻势下如今陷入四分五裂,国家的经济形势以及工业成果,军事实力,任何一方面都在展现出向上攀升的趋势,这个国家的臣民们,官员们,将领们,早已改变了以往那种思想,正视甚至高估自己实力的鹰派们已经占据了思想的前沿。
落后于这个时势的,反而是我这个来自于
暧昧不明的立场已经不可能再维持下去了,在英德两国关系的破裂渐渐趋向明朗后,我逐渐改变了两面取利的政策,改而以北京和会为契机采取了表面中立的和稀泥立场,并又撑过了接近三年。
但是人算永不如天算,所谓人定胜天只是一句空谈。随着德国人咄咄逼人的攻势,特别是在亚洲远东部份的海上挑衅,已经超出了大英帝国能够容忍的限度。内阁人事的异动,恰恰反映了大英帝国人民的意志,帝国利益的意志。没有任何一个既得利益者能够容忍这样的挑战,特别是这种挑战随着时间愈来愈呈现出过分的迹象。
在事态不可控制之前,控制它。这正是英国目前的想法吧。
我坐在须弥座上,看着徐世昌道:“朕御极以来,便想到会有如今这个情势,是以数年前便绸缪总参谋部,你是朕亲政以来用的第一批将领,栽培你的心也是从那个时候就立下了,让你去德国呆那么久,也是让你知晓西洋人的想法,如今英夷咄咄逼我,卿给朕拿个主意吧。”
徐世昌偏坐在杌子上,听我又催了一次,终于沉声道:“万岁明鉴,臣身负大恩,亦深知是以不敢胡言,有关英德相争事,臣自数年前游历西夷时已思之良多,臣以为,既是中华国策,凡事应以我为本,而非顾盼他人。今时不同往日,我中华自皇上亲政以来,国力跃进,何必事事看他人脸色?臣知陛下曾有两句诏谕于外务,乃是不可妄自尊大,不可妄自菲薄。臣今日观英夷作派,似有不尊吾皇光绪二十六年和平倡议之意,若如此,臣以为,可以不可妄自菲薄谕为宗旨。今日陛下见问臣之意见,臣以为,亚洲是战是和,操之我手为佳。”抬头觑了一下我,稍稍缓和了一下语调道:“三日之内,臣所部可呈进历年所积之英德相争于亚洲之应对策供陛下御览。”
听了他这么一大段略显激动的剖白,我突然发现我的思想已经落后于国家的发展了,以前帝国一直跟在大国后面向东向西,如果没有突发变化的大事件,政策会让人习惯,会让人形成思维定势,譬如我。
而国家在1900年成功举办北京和会,而后又以事实证明了有不利于中华帝国的意图的日本,在强大攻势下如今陷入四分五裂,国家的经济形势以及工业成果,军事实力,任何一方面都在展现出向上攀升的趋势,这个国家的臣民们,官员们,将领们,早已改变了以往那种思想,正视甚至高估自己实力的鹰派们已经占据了思想的前沿。
落后于这个时势的,反而是我这个来自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