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光绪中华 >
    
    第二六五章帝国的意志

    国内的诸多内政人事上的问题是我预料之中的,随着国家官员体系的变化以及过去的两个阶层的倒下,人事势力的重新分化,强势人物自然会建立起自己的班底,互相倾轧也就在所难免。就好像当年载沣那一系的人马,难免要沉迷几年,之后分别被新崛起的实力人物划拨到自己帐下。

    而随着总参的建立,军事系统的内部架构已经基本与以往的权力架构完全不同,一大批失意人物自然要寻找新的靠山,继而将各派系的山头壮大起来。总督这个旧体系下兼顾军政民政的方面大员,自身实力弱的就要寻求保护,而自身实力强的譬如袁世凯,自然就会成长为新的权力体。这些事情都是能够理解的,所以我也只是点了一点相关人物,而没有大的动作去纠改这些问题。

    从某种角度说,新派人物所构建起的新权力核心弱化一点,反而对于将来国家的政体走向有一定的好处,只要不形成唐末或是民国初年那种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的乱势,这种多极的权力平衡体系也有助于互相竞争——从办事实绩方面竞争而不是其他。随着眼看离现实并不遥远的一战的渐渐临近,国家势必要卷入这场席卷全球的洪流,在战争中为国家建立功勋的人,在将来的权力体系重新分配中当然应该获得更多的权力支配权。

    而在此之前,当然要建立起一个能够保证所有的政治竞争在政治层面完成而不是其他的体系。现在还有我这个皇帝镇着,但将来必须要由体系,贯穿全国上下民心的权力分配体系和竞争机制来完成这个任务。

    这就是政治,权力本身和构建权力的过程,诠释了政治的含义。

    政治的内延在于权力体系内的竞争,而外延到国家对外政策层面,放到眼前,那就是如何在这场即将发生的全球性大战中表态的决策过程。

    在乾清宫持续至凌晨的御前会议结束决定了未来一阶段的国家外交政策走向后,这场战争在世界范围内的深远影响首先由中国做出反应。

    11月6日,外交部尚书伍廷芳受权向世界发出和平劝谕,对昨夜今晨在亚洲南太平洋海域的海战表达了严重的遗憾,并奉劝双方立即回到谈判桌上,避免更大规模的冲突。并在最后对交战双方严重违反北京宣言的和平立场表示不满,在当前局势下,特别是亚洲的和平稳定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太平洋舰队全体官兵已奉上谕进入一级战备,并随时准备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

    这份声明是连续三份和平劝谕声明后,语气最强烈的一份声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