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四章民意
正当欧洲的局势如同热锅一般滚沸着的同时,国内各大报纸,官营的民营的,中央的地方的,都进行了长篇累牍的报导,特别着重的是未交战国英国人在各种各样的战争背后起的关键性作用,这是旁观者的角度所能的出的必然结论,英国人总是在适当的时机出来做和事佬,名利双收,而之前所有的冲突,没有一场是跟他没有关系的。这种不讨好中国人传统道德观念的嘴脸,理所当然的使得整个中国的民意基本上不太倾向于英国。
特别是英国与法国,特别是英国在道光,咸丰两朝所发动的两次远征战争,包括同治朝屡屡发生的各种教案,以及洋大人那种赤裸裸的嘴脸,由于时日不远,许多年纪稍微大些的人,都还记得洋人当年是怎样的。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许多哪怕仅仅是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也能引发出血海深仇来,这些年民风渐渐开化,但是人们记住的只是深仇,而不是引发深仇的那些东西。而且随着各地乡贤会,士绅会在基层逐渐掌握参政权力,这些人的话语权要比以往更加的强势。
而摩洛哥王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遭遇,也使百姓们引发联想,如果中国不是厉行新政,还是继续走以往那种颟虷的路子的话,到今日会是怎样一个结局。1905年这一年,正是从新政开始的第十五年,民间几乎是自发的,引发了一个思想界的反思和回顾的风潮。
当然,思想界的波动不仅仅在于这一个方面,传统农耕文明几千年给这个民族留下的烙印,这些年来正在被慢慢兴起的工业文明所复写,而随之而来的思想的变化是难以避免的,我对这种慢慢兴起的变化也持着一个乐观的旁观态度,虽然这其中也包括着对于传统帝制的谨慎思考。
从教化部,军情司等秘密线上呈上来的报告来看,军界也远非是铁板一块,军中虽然自96,97两年连续严打军中秘密会社,但是还是一些尾巴在的,而这些组织与地方实力势力的交互勾连,也是有痕迹可寻的。在眼前这种事情当然是不可容忍的,1905年,在哥老会势力最盛的四川军中,就发现在调驻广西云南两省的换防部队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势力颇有来往,秋末军部就请旨就地处斩了三名校级以上军官,这种现象也是从这次事件中才暴露出来的。
几千年稳固的皇权,在这个时代不可避免的在思想层面上遇到了冲击。只是我亲政以来的表现还是个好皇帝,明君罢了,若是个昏天暗地的颟虷君王,怕早就各地反旗了。
对于身后的皇权问
正当欧洲的局势如同热锅一般滚沸着的同时,国内各大报纸,官营的民营的,中央的地方的,都进行了长篇累牍的报导,特别着重的是未交战国英国人在各种各样的战争背后起的关键性作用,这是旁观者的角度所能的出的必然结论,英国人总是在适当的时机出来做和事佬,名利双收,而之前所有的冲突,没有一场是跟他没有关系的。这种不讨好中国人传统道德观念的嘴脸,理所当然的使得整个中国的民意基本上不太倾向于英国。
特别是英国与法国,特别是英国在道光,咸丰两朝所发动的两次远征战争,包括同治朝屡屡发生的各种教案,以及洋大人那种赤裸裸的嘴脸,由于时日不远,许多年纪稍微大些的人,都还记得洋人当年是怎样的。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许多哪怕仅仅是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也能引发出血海深仇来,这些年民风渐渐开化,但是人们记住的只是深仇,而不是引发深仇的那些东西。而且随着各地乡贤会,士绅会在基层逐渐掌握参政权力,这些人的话语权要比以往更加的强势。
而摩洛哥王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遭遇,也使百姓们引发联想,如果中国不是厉行新政,还是继续走以往那种颟虷的路子的话,到今日会是怎样一个结局。1905年这一年,正是从新政开始的第十五年,民间几乎是自发的,引发了一个思想界的反思和回顾的风潮。
当然,思想界的波动不仅仅在于这一个方面,传统农耕文明几千年给这个民族留下的烙印,这些年来正在被慢慢兴起的工业文明所复写,而随之而来的思想的变化是难以避免的,我对这种慢慢兴起的变化也持着一个乐观的旁观态度,虽然这其中也包括着对于传统帝制的谨慎思考。
从教化部,军情司等秘密线上呈上来的报告来看,军界也远非是铁板一块,军中虽然自96,97两年连续严打军中秘密会社,但是还是一些尾巴在的,而这些组织与地方实力势力的交互勾连,也是有痕迹可寻的。在眼前这种事情当然是不可容忍的,1905年,在哥老会势力最盛的四川军中,就发现在调驻广西云南两省的换防部队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势力颇有来往,秋末军部就请旨就地处斩了三名校级以上军官,这种现象也是从这次事件中才暴露出来的。
几千年稳固的皇权,在这个时代不可避免的在思想层面上遇到了冲击。只是我亲政以来的表现还是个好皇帝,明君罢了,若是个昏天暗地的颟虷君王,怕早就各地反旗了。
对于身后的皇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