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光绪中华 >
    
    第三四零章选举

    从常年的幕僚角色在官制改革特别是秘书制度的改革中成功完成到一个国家官吏的转变后,辜鸿铭也完成了他的蜕变,以六十岁的年纪,他以本身原先所具有的人文素养,终于在晚年的时候突然大红大紫,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中国读书人的偶像。

    宣传部在他和他的这本书身上也花费了不少的心血,辜氏著书所需的各项帮助都由宣传部无条件协助完成,并且在理论系统化上,宣传部也派出了几名年轻人作为辜鸿铭的私人秘书去从旁协助,并且在成书后,第一时间找到我御笔题词,春秋大义这本书,从儒家文化首重的个人修养入手,继而深入到当前社会下个人对与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国家对于天下的责任感。中国人应当志在四方之类的古语虽然也不乏这样的精神诉求,但是始终没有一个成系统性的著作出来,也无从谈起建立起一个全民的责任信仰,如今,辜鸿铭填补了这个缺憾。

    相隔浩瀚太平洋的两个大国,几乎是在同时出现的思想界的大变化,也在责任感这方面取得了共鸣,帝国对世界负有责任,那又是怎样的责任,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过去虽然说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样霸道的诉求,但是实际上可操作性很低。辜鸿铭在书中也对此进行了阐述,一个对世界的关怀责任开始渐渐在中国萌芽。而第二方面军对中南半岛等前殖民地地区的解放战争,便是契合这种思想的行动。

    他的书发表后,在北京城乃至全中国的学校中首先引起反响,他在帝国大学演讲时,就曾经遇到学生发问说我们中华学子,如今难道一定要学英语德语吗?这是一个当前很常见的问题,以往的答案都是诸如我们目前要学习他们的技术,首先要弄懂他们的语言什么的。但是辜氏却用了一种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张狂的语调来回答问题的同时,也阐述了他对于责任感的理解:“我的养父母布朗夫妇,是一对英国人,在我十五岁那年他对我如是说:‘你可知道,你的祖国中国已被放在砧板上,恶狠狠的侵略者正挥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学通中西,担起富国治国的责任,教化欧洲和美洲。’我们如今为什么要学英文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在一阵惊愕之后,学生们用掌声来表示他们对这种回答的尊敬。

    《春秋大义》在宣传部的运作下,首先在国内出版发行了五千万册,一应开销由我从内帑拨支,免费在各级学校首先发放。而后很快又被最有好的德国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