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领雍州牧;(丞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在季汉州牧属加官,无实权)

    拜张飞为车骑大将军,领司隶校尉,益州牧;

    拜马超为骠骑大将军,领凉州牧;

    拜赵云为建威大将军,领豫州牧;

    拜于禁为扶汉大将军;

    封刘巴为尚书令;(尚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尚书令的职责与丞相几乎重叠)

    封李严为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掌管图书秘籍,同时监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书;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封廖立、蒋婉为侍中(官名,侍从皇帝左右,三国时期是一种要职,实际上类似于丞相)

    封王甫为选部尚书、费祎为左民尚书、傅彤为五兵尚书、程畿为度支尚书、董允为客曹尚书。

    封费诗、郭攸之、杨仪为谏议大夫;

    封诸葛乔为侍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

    封秦宓为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封孟达为大鸿胪兼任客曹尚书(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