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天生郭奉孝 >
    
    (承诺!请在下星期一十点以后帮新书冲下榜!如果能冲进新书潜力榜,前十名,当天将一次性解禁本书五章!请大家支持一下!谢谢!)

    见到了刘备从新野送来的衣带诏副本后,袁绍犹豫了再三后让从人传令召集了手下谋士商讨攻打曹操之事。袁绍这里议事和曹操那边有很大的不同。

    曹操遇到大事的时候是将手下文武齐聚一堂进行商讨,而袁绍通常都是先和文臣谋士商议之后再让武将按照商议的结果去依命行事。这样的做法应该是各有所长不能说谁比谁更高明,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是二人的经历所决定的。

    曹操在陈留起兵后一直到入主东郡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麾下只有四、五员战将、谋士就更少的可怜了,有需要商议的事情的时候连大帐都不用去,随便找个小地方就可以议论军国大事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己的习惯;而袁绍则不同,袁氏四世三公的威名绝对不是空架子,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也不是白给的。从洛阳脱身后畏惧袁氏势力的董卓封了个渤海太守拉拢袁绍,而袁绍初到渤海任时就有很多出自袁氏门下的文臣武将前来投奔,在以后的日子里还有大量北方的名士或被袁绍闻名招揽或自己主动送货上门都成了他的手下。袁绍麾下可以说是谋士如云、战将如雨,要是每次商量事情都把文武召集在一起,那议事的地方比自由市场还要热闹许多。

    而且自古以来中外各国都有一些很不好的传统那就是文人相轻,不但文人相轻、文臣与武将更是互相看不顺眼。虽然大家都知道文武不合的危害,但放到自己身上却又忍不住也去轻视对方一下,不然将相和的典故也不会被人们大肆宣传当成楷模和榜样,可惜榜样最大的作用是让人仰慕而不是照着做的。这种互相看不顺眼的后果就造成了若只是文士之间进行辩论还好一点,大家都是斯文人,一般情况下就是意见不一致也都拐弯抹角的很涵蓄的,也很有教养的攻击对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骂人不吐脏字。特别是当着主公的面最多也就是说些什么非君子所为、有失大义之类的话;而武将就不同了,有些个别的武将脾气暴躁,特别是在和文臣辩论的时候口才又不行,那些拐着弯骂人的话是说不出来的,但是说不出来并不代表听不懂,往往是一听对手骂自己这些脾气暴躁的武将一着急,不是张嘴把对方的祖宗十八代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统统问候一遍,就是挽起袖子要动手打人。出身世家讲究礼仪的袁绍当然是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了,所以碰到大事需要招集手下商量的时候袁绍只能有选择的找信的过的谋士前来商议。袁绍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