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洪荒之明玉 >
    
    第三o二章 铸九鼎,镇九州

    大禹在位时,曾有古越部落族长防风氏,总想独霸一方,自称越人各部落之长,不听大禹的命令。大禹在苗山大会上当众命令将他处死,并暴尸三天。

    各地诸侯、方伯深知夏王朝的威力和大禹的神圣,再不敢冒犯禹王。那些没有参加朝见禹王的氏族部落听说此事,也纷纷向夏王朝进贡称臣。

    夏立国后,有名叫仪狄之人,造了些酒,大禹喝了以后感到味道很醇美,就给仪狄下命令,要他停止造酒,仪狄很是不解,就问道:“大王既然说酒的味道很好,那为什么不让所有的人都尝到这种美味,反而要将它禁止呢?”

    大禹对他说道:“就因为酒的味道抬醇美了,使人不觉得沉醉其中,让人除了酒不会去想其它的事,后代定会因沉迷其中,而误了他应该做的事,最后让天下黎民受苦。”

    此言传于众部落后,人们均称赞大禹,说他是上天赐于人们的美玉。

    玉当时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人们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故而天帝在当时又有玉帝一称。人们以玉来称赞大禹,象征着对他的最高崇拜。

    大禹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治水是与治国养民结合进行的。在治水害的同时,还指导人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兴水上运输,重建家园。每治理一个地方,都主动团结氏族部落酋长,完善政权建设,使百姓安居乐业。

    当洪水退去后,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他带领人们在田间修起条条沟渠,引水灌溉,种植粟、黍、豆、麻等农作物,还让人们在地势低洼的地方种植水稻。不仅治理水患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且农业生产也取得了进步。孔子曾颂扬禹治水的功德说:我简直找不到他的一点缺点,他的宫室简陋却没有想到改善,而是尽全力平治水土,开沟洫,发展农耕,鼓励人民从事劳动。

    当大禹断人皇之位,立国号为夏后,其威望达到了巅峰。此时天下安乐,人们生活富足,各部落已经很少让大禹操心。

    据说,三皇之时,天皇伏羲悟出八卦,引导人们趋吉避凶,一心治理人族,得大功德,最终证得天皇之位,与天地同寿。又有神农尝百草,传下《神农百草经》而成地皇,黄帝轩辕更是拜仙师广成子为师,问道于九仙山,成人皇。天地人三皇居于天外,无病无灾,与世共存。

    大禹觉的自己十七年带领各部落疏通河浚,治理水患,为人族求得生存之生,让各部落越大兴盛,如此功绩也应与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