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底层力量真的有用?
自入冬以来,一直到年关,罕见的一场雨雪也没有见过。向来阴冷的南京一直维持着又干又冻的天气,百木萧瑟枯枝零败,凛冽寒风过处,恍惚就如北地一般。
天寒地冻冷的不像话,这座千年形胜虎踞龙盘的金粉之城一如既往的繁华似锦。
酒家林立,市井如波。名门望族显官达贵聚集于此,形成乱世之中一处几乎病态的繁盛景象。
乌衣巷,桃花渡俱是六朝金粉风流之地,文人墨客扎堆,巨商大贾云集,浑然不知外面的刀兵乱世。
尤其是从胭脂河到方山埭这一带,号称十里秦淮,更是风花无限雪月无边。
每到暮色降临,秦淮河上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映衬两旁金粉楼台,恍惚间就是天堂一般。
万千歌女妓家寄身其中,或轻歌曼舞,或丝竹官目瞪口呆的还不止这些,唐王居然和秦淮灯船会来往密切。
十里秦淮,灯船最盛。
所谓的灯船就是秦淮河上的花船,那些灯船会的头目们一个个俱是浓妆艳抹半老徐娘的妇人,说的好听一点是风花雪月的风尘女子领袖,说的难听一点则是拉皮条抽茶水的婊子头儿。
唐王一直不能走出凤阳,真不知道他是怎么结识这些人的。
可能是市井小民有感于先皇恩德,更大的可能则是唐王手面够面子足,不管怎么说,南京的下层市井势力都知道了太子这个正统。无论是扛埠帮的苦哈哈们,还是灯船会的风尘女子,都通过各种渠道散步“大明正统”这个他们很陌生的词汇。
盐帮漕帮的大佬们则运用他们的影响,在以朱雀桥等商业核心的地带传播“先皇骨血”的论调。
很难想象一身铜臭追财逐利的商贾会这么热衷于“正统”之争。
对于这些遍布市井民众而又无孔不入的底层势力,学官们真看不出有什么用,唯一让他们看到一点希望的还是来自江南贡院和各大书社的儒林士子。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江南儒林仿佛同时知道了太子的消息,这些读书种子奔走往来弹冠相庆,纷纷来拜会太子。一个个热血沸腾声泪俱下,当着太子的面儿指摘朝局风评人物,把本就不堪的弘光朝说的更加不堪,仿佛想用吐沫星子把福王人马淹死。看这些读书人滔滔不绝的架势,大有三寸不烂之舌胜过百万雄师的慷慨,仿佛只要他们一嘴皮子一动,大明就能恢复正统一般。
读书种子,千年教诲,果然是有忠义血诚
自入冬以来,一直到年关,罕见的一场雨雪也没有见过。向来阴冷的南京一直维持着又干又冻的天气,百木萧瑟枯枝零败,凛冽寒风过处,恍惚就如北地一般。
天寒地冻冷的不像话,这座千年形胜虎踞龙盘的金粉之城一如既往的繁华似锦。
酒家林立,市井如波。名门望族显官达贵聚集于此,形成乱世之中一处几乎病态的繁盛景象。
乌衣巷,桃花渡俱是六朝金粉风流之地,文人墨客扎堆,巨商大贾云集,浑然不知外面的刀兵乱世。
尤其是从胭脂河到方山埭这一带,号称十里秦淮,更是风花无限雪月无边。
每到暮色降临,秦淮河上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映衬两旁金粉楼台,恍惚间就是天堂一般。
万千歌女妓家寄身其中,或轻歌曼舞,或丝竹官目瞪口呆的还不止这些,唐王居然和秦淮灯船会来往密切。
十里秦淮,灯船最盛。
所谓的灯船就是秦淮河上的花船,那些灯船会的头目们一个个俱是浓妆艳抹半老徐娘的妇人,说的好听一点是风花雪月的风尘女子领袖,说的难听一点则是拉皮条抽茶水的婊子头儿。
唐王一直不能走出凤阳,真不知道他是怎么结识这些人的。
可能是市井小民有感于先皇恩德,更大的可能则是唐王手面够面子足,不管怎么说,南京的下层市井势力都知道了太子这个正统。无论是扛埠帮的苦哈哈们,还是灯船会的风尘女子,都通过各种渠道散步“大明正统”这个他们很陌生的词汇。
盐帮漕帮的大佬们则运用他们的影响,在以朱雀桥等商业核心的地带传播“先皇骨血”的论调。
很难想象一身铜臭追财逐利的商贾会这么热衷于“正统”之争。
对于这些遍布市井民众而又无孔不入的底层势力,学官们真看不出有什么用,唯一让他们看到一点希望的还是来自江南贡院和各大书社的儒林士子。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江南儒林仿佛同时知道了太子的消息,这些读书种子奔走往来弹冠相庆,纷纷来拜会太子。一个个热血沸腾声泪俱下,当着太子的面儿指摘朝局风评人物,把本就不堪的弘光朝说的更加不堪,仿佛想用吐沫星子把福王人马淹死。看这些读书人滔滔不绝的架势,大有三寸不烂之舌胜过百万雄师的慷慨,仿佛只要他们一嘴皮子一动,大明就能恢复正统一般。
读书种子,千年教诲,果然是有忠义血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