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逗了一老一小几句,挥手让仍在等候在一边的门子离开,门子当然知道主人的意思,躬身退下。

    “既然你要学习国务大事,那我考考你,这高丽使者我为何不见?”

    小皇帝见师父提问,想都没想,直接回答“师父是神仙一般的人物,怎么会轻易接见小国使者?”

    “不对,再想!”

    “……,他们没带师父心仪的礼物?”

    “呵呵,不对,再想!”

    小皇帝开始挠头,隔了一会儿,迟疑道“难道是因为师父马上要发兵高丽,不必见他们?”

    “嗯,还算靠边儿,过来坐,这件事让李阁老教教你!”

    听见师父发话,小皇帝恭恭敬敬的向李春芳施礼道“请阁老大人赐教。”

    李春芳再次起身回礼,坐下后捋着胡须笑眯眯的对皇帝说“万岁适才所言有三分道理,且听老臣将前因后果讲与您听,一切自然明白。”

    小皇帝规规矩矩的端坐在一旁,细听李春芳的讲解。

    实则皇帝或太子的教育,在历朝历代,大多最是严厉不过,皇帝和大臣们都希望下一位继承皇权者是位明君,但这种教育的结果通常都不是十分理想,大多都是平庸之君,偶然反而教育一位昏君出来也不稀奇,究其原因,管束太狠、脱离民间和实际情况是最大的败笔。

    朱翊钧从前也是如此,但自从登基以来,王奇完释放了他一个孩子的天性,极少去管教,而是只要不胡闹,除了每天文武两课三个时辰的时间,其他时候爱干嘛就干嘛。

    很多人暗暗担心,可是他们哪敢说、哪敢管?

    让他们奇怪的是,小皇帝却越来越显露出身上的聪慧,身子骨也越来越壮实,特别是性格也越来越开朗,对王奇也越来越依赖和倚重。

    现在别看小皇帝稍显顽皮,但遇到正事,却有板有眼得很,正如现在一本正经的坐在那里,听李春芳向他讲解高丽之事。

    “高丽小国寡民,虽被我朝定为不争之民,但世事变化,岂有定数?神主定下北讨、东进、南征这一统四海、江山永固之计,而这高丽,正是东进必经之路。

    如今我朝大军二十万雄踞白头山一线,高丽上下自然心惊胆战、惶恐不安,此番遣使而来,想必也是为此。

    但东进之战早已筹备日久,如今已然蓄势待发,更因此战事关我朝万年传承之大计,绝不会因此半途而废。

    所幸神主悲天悯人,不忍生灵涂炭,批示礼部,令高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