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孩子看病,徐磊和玉莲不得不想办法赚钱筹钱。孩子基本就没时间带,权交给了老太太和小姑姑。

    老太太找了个箩筐,每天清早便背着徐静去地挖野菜,这时候婆婆丁、小根蒜嫩的可以捏出水来,是东北人都喜爱的蘸酱菜。小姑就在家做饭,喂牲口。

    为了这一个小不点,家上下没一个闲着的了。老三结婚也有半年了,一直没回来看过,老太太心里总是不大舒服,玉莲一回来,她就跟玉莲絮叨。

    “妈,要么你和小静去看看吧,我让徐磊送你们娘俩去。我们两口子是真的没空了。”

    就这样,老人又和孩子在三闺女家住了将近一个月。三闺女家也不富裕,两口人基本都是把野菜晒干了,留到过冬。

    一转眼就到了夏天,小水萝卜、小白菜都出来了,正是饿不着的好时光。徐静最爱吃水萝卜,去了皮,咬起来又脆又甜。

    “妈,哥哥嫂子来了,说带小静做手术,先去同仁医院。”

    “呦,北京可是大城市,呆的地方啊。”

    “是啊,大城市,大城市才能给小静治病。”徐磊呵呵笑着,对母亲说。

    “小静,妈妈长啥样啊?”

    “大眼睛,俩辫子。”

    “奶奶呢?”

    “灰衣服,白头发。”

    “小静还记得呢。那你想不想再看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啊。”

    “我吃萝卜,萝卜是啥样的啊?”

    “等去了北京,看好眼睛小静就看到了,好不好?”

    “好!那咱们快走吧,三姑给我几个萝卜。”

    “走了还不忘萝卜,哈哈哈……”

    1989年的水灾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些傻静也是听父母提起的,具体情况也不知道了。只知道,玉莲徐磊是坐着船去的长春,再从长春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给徐静看病的是个大鼻子,苏联人,说话风趣幽默,把小静逗得嘎嘎笑着,根本没有看病时的严肃感。

    他告诉徐磊,摘除手术三天后就可以做,而且成功率百分之八十。只是孩子不像大人必须身麻醉,分两次手术进行。

    费用相对高一点,要做好大出血的准备,手术前配好血型,如果可以找到亲戚的血液配型最好,能能保证血液的安。如果不能,就在血液库,同意做手术就签字。

    徐磊毫不犹豫就签了字。此时他突然感觉,仿佛徐静就是一手无缚鸡之力待宰的羔羊。小小的生命未来会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