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祭明 >
    
    五月份的天气,说热也不热,说冷也不冷。..登基大典,就是在这样的天气中,完美举办。

    所谓的登基大典,实际就是祭拜祖先,昭告天下臣民,大明国换了新的皇帝。依照惯例,这一年仍称宁祯十七年,从明年一月一日起改元,年号定为弘光。

    这个年号并不是朱勉制定的,而是灵前即位,发布诏令时所定下来的。或许是巧合,前世的第一个南明王朝,年号也是弘光,二者寓意也惊奇的相似,都是希望大明国繁荣昌盛,弘扬光大。

    登基大典举办完成的次日,朱勉便是要按照规定的时辰,早早起床。他心中明白,从今儿个起,自己就是这大明国的皇帝了,为了能够早日独掌乾坤,一切都得小心翼翼行事。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皇城中时,诸多大臣已然是鱼贯而入,进得了金銮殿。待得朱勉到了之后,司礼的太监便是依照惯例喊一声“皇驾到,众臣早朝”,随即朱勉缓步穿过跪拜的众臣,走了龙座。

    “议事!”

    “益州知府陆明奏,请求拨款银五万两,以购置本地军兵夏秋防晒之物。臣唐浩拟旨如下:益州乃云贵交界地区,处于盆地之间,冬暖夏凉,何须防晒之物?皇以为如何?”

    听着唐浩的言语,朱勉不由得点了点头。

    这是辅臣议事的标准流程。..因为朱勉还未到十八岁,所以无法亲政,他的任务实际就是坐朝听政。朝堂的事情,他不需要下旨决断,只需要听一听这四个辅政大臣如何处理的就行。

    如果其中有什么疑惑的,自然也是可以提问的,倘若自己对决议有什么意见,则是要拿到徐氏那里与众辅臣讨论后,再作决定。

    他毕竟是十六岁的少年,不论是在徐氏的眼中,还是在众多大臣的心里,都还不具备处理国家大事的能力。当然,这个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所谓的坐朝听政,实际就是在培养朱勉的理政能力。

    “江南省左承宣布政使徐庆、右承宣布政使任愚联名奏,本年四月三日,申州、金陵府、姑苏府三处沿海地区发生海底地动,引发海啸,摧毁海堤,淹没农田无数,祈请意赈灾策略。”

    “臣高参拟旨:着失地农民迁于江北省安置,拨银十万补修海堤。另由西江省调运稻米五十万担进入江南省,以平抑江南省粮价,勿使流民祸乱而生民变。”

    “皇,您以为如何?”

    这是象征性的询问,不需要朱勉多做回答,只需要点头或者吭声即可。从本质来说,十八岁之前的朱勉,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