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祭明 >
    
    很多地方都发生了百姓冲击县衙门的事情,这些信息,自然汇集到了朝堂上。..一时之间,所有朝臣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内治上。

    “汉王军队的残余势力已经扫清了,接下来就是要处理,徐家掌权之时留下的弊端了!”

    御花园中,朱勉一边散步,一边思索着如何应对眼下的局势。唐浩等一众内阁大臣,跟在朱勉身后,也是面有所思的样子。

    如今的大明国,在经历过宫变、平叛等一系列的事情后,虽然趋于稳定,但原有的施政弊端,以及天灾人祸导致的后果,正在逐渐显现出来。这就好比恶疾缠身的病人,又是突发重症一般,其中的后果,自然是往着最坏的那一反面发展。

    “各省的民变,时有发生,如果不及时遏制的话,恐怕将来就会有大规模的起义了。远的不说,就说这京城蓟州吧。前些日子,还有一百来个农民冲击官府呢!”慕容烈神色担忧,他说的事情,都是自己亲手操办的,“好在,驻军赶到的及时,才没有酿成大祸!”

    “如今,四时不正,天气反常。农民们种的粮食,到了秋后必定会减产。百年难得一遇的倒春寒,其威力实在是太可怕了。”唐浩点了点头,发生倒春寒这一件事,在朱勉平叛期间,钦天监曾经提到过,“再者,徐家曾经制定下的苛捐杂税,以及去年实行的战争税,一直持续到现在,百姓们已经实在是不堪重负了!”

    唐浩的分析,朱勉自然听得明白。..自己登基做皇帝,接手了一个无权无势的朝廷,现在除了徐家,又接手了一个弊端百出的大明国天下。要说朱勉没有纠正弊端的心思,那是不可能的。

    “传令下去吧,各省的钱粮税款,今年到年底,一律减半。”这是朱勉能够想到的最好办法,毕竟大明国的运转离不开银子。今年的赋税减半,那明年的支出就得减半。

    但不管如何,朱勉都决定,哪怕是要勒紧裤腰带,也要度过眼前的这一场难关。或者说是,要治好这一大明国重症了。

    实际上,老百姓并不关心谁会做统治者,谁会是那独掌乾坤的皇帝。他们关心的是,自己手里的钱够不够花,自己的赋税会不会那么沉重。如果,这种想法得不到实现,其产生的后果,便是民变。

    重症之下,当用猛药。

    这是太医们治病救人的最快方法。

    用在治国上,也是最快的。甚至可以说是,立即见效。医生用药,皇帝自然是要拿出惠民的措施来。

    “虽然如此,但曾经遗留下来的弊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