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考场外的小冲突

    “武能定国,文可安邦”,这句话出自古代一位名臣之口。虽然如今的时代已经不同了,但事实上,任何人想要出人头地,也都无法找到第三条可以走得通的路。

    所以,每年的秋季征兵和夏季高考,对于无数年轻人来说就是决定他们命运的两场战役。

    相对而言,如今是和平时期,军队的晋身之路就显得有些窄了。征兵的淘汰率也比较高,自然而然的高考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就比较高了。

    但东华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相对来说还是无法满足让所有人都能进入高等学府。这承袭了科举制度血统的高考,同样显得比较残酷。

    曾经有人说过高考就好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今虽然大学比以前多了很多,有些市里都有好几所大学,不像以前就只有少数几个大城市有那么几所高校了。但名牌大学和普通大学,大学本科和大学专科……每个看似小小的差异,对于孩子的未来而言却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的。

    所以也就有了所谓的“一考定终身”的说法了。

    余家庄主支旁支所有的应届考生加起来达到了百余人,这对于一个只有三千多丁口的小家族来说,这可是关系到一百多个家庭的大事。

    每一个考生来到考场,前前后后都被少则三五个多则十几口长辈亲戚簇拥着。没一会儿,考场门口就聚集了一大群家长了。

    余观海朝着父母亲和妹妹挥了挥手,很是从容地走进了考场。余建东夫妇和余沁蓝,包括小铃铛都用一种充满期待的目光看着他,在他走进考场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心就开始悬了起来。

    这说来也巧了,余观海和余令鸿两人竟然分到了同一个考场。两人在考场门外遇到的时候,余令鸿先是一怔,紧接着就侧过脸,再次想要避开余观海。

    余令鸿一直都非常担心余观海找自己索要那一千块钱的“借款”。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按日复利计息的话,余令鸿算过,那笔利息都快超出本金了。

    他是没有那么多钱还的,但后来他也相通了。只要自己考上海州大学,离开邗县,不再回来,余观海就拿自己没办法了。即便是他凭着借条去找他爸余建春要钱……没权没势的,那借条就是张废纸。

    虽然已经打定主意要赖账了,但余令鸿还是能避则避,不和余观海见面,也就免得尴尬了。

    可没想到今天却在考场碰上了。

    “余令鸿,怎么……见了面连个招呼都不打,你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