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很平静,温侯在太和殿又一次证实了他圣眷之浓厚,就连书院那边都不甚去了,细细想来,他都不知道自己还算不算是书院的学生。

    他现在住的小院扩了一进,又添了好几个粗使的丫头小厮,院里已经有十多人了。这自然是要考虑着清霜的性子,院子里人多一些也免得她太过冷清。

    对了,温侯还发现了清霜的一个小秘密。

    一次他的院子里吃豆包,有一盘豆包里加了足足的豆沙、红糖和玫瑰酱,很甜,别人来吃肯定觉得甜得发腻。她却挺喜欢的,还吃了三个。

    那时他还吓了一跳,看见她真的没影响之后才放下心来,不过他的口味也在慢慢改变,这些天吃甜食的次数明显多了。

    天气越来越暖,院里的草木茂盛起来,下人也纷纷换了初夏的薄衫。

    作为长子的温侯还是那么平淡,几乎退去了所以邀请,除了能带女眷的,他一概留在家里陪着清霜,相比之下,他的新科探花弟弟可是要耀眼多了。

    翰林院开馆后,温琰去参观了翰林院,留了职,还同刚认识的苏仁兄喝了两杯酒。而中探花之后还有些人,络绎不绝地上门来给他说亲。渐渐地,这股中探花带来的热潮终于平歇,但是不可否认,温琰这一庶房是要发迹了。

    翰林院地位很高,差不多就是高官培养机构,从翰林观政三年出来便可论资历做官。当然翰林院出来未必有出息,但有出息的肯定都是从翰林院出来的,正所谓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就是这个道理。否则考不上,外放当知县,晋升的希望就渺茫了。

    温琰得了探花,这是翰林院的直通牌。恩荣宴上应该就能直接受封,成为翰林院修撰了。若是没有,那也一定是换了别的重要职位。

    一语中的。

    温琰自恩荣宴回来之后,正式的吏部任书就送来了,让他准备半月后赴大理寺,还写了些需提前准备的东西。

    宁姨娘还有叶氏知道这事自然是高兴的,还请了人来给温琰做官服。但相对的,侯爷知道了这事,却并不觉得这有多好。

    温琰被叫过去谈话。

    侯爷以及温侯坐在正前方,虽然温侯在朝中还没有正式职位,但他的身份也足够商谈对策:“莫以为你中了探花,再进翰林院,便不会有波折。但这大理寺任职……就看你的造化了。一向揠苗助长都没有好处的,但你不同,我和父亲都看好你,觉得你定会有一番造化,你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

    侯爷接口说道“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