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叶茂花开,转眼便到了一九七零年的四月间。这天午饭后,郑文淑在家中接待了一位客人:即将入住马婶房子的镇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主任冯舒华。
冯舒华一家是两个月前搬来衙后街的。由于两口子都要上班,抽不出太多的时间打理,故此装修房间、搬运家具什么的便只能委托亲戚代办,至于他们自己,则间或过来看看。
来了新邻居,郑文淑自然会上前搭话,并想到自己能帮助做点什么才好。只是由于装修是断断续续地进行,新房主又很少现身,她就是想帮忙也插不上手。但她没有料到,仅只在院子中打过几次照面,新房客便主动登门拜访了,这既使她感到有点突然,又觉得对方可能是一个不难相处的人。
郑文淑想什么,不在冯舒华的思虑之中。她来拜访岑家,不过是又一次遵循父亲的一贯教导,对所要置身其间的环境进行不可或缺的调查了解。尽管搬来衙后街之前,她就听人说过,这里是个宜居的所在,只是真正踏进这个街区后,方有了这种感觉。
的确,这里与她过去住过的地方有着很大的不同。
不讲别的,单是那麻石铺就的巷道、青砖砌成的老式庭院、庭院中撑出一片荫凉的大樟树、五颜六色的花花草草,等等,都是常年居住在公社干部宿舍中的她不曾见过的。尤其是靠院墙的那几棵紫荆,叶大花繁、紫红艳丽,形似彩蝶、密密层层,妆点得庭院格外精神。她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要说有什么不足,那就是这里有点冷清,不像公社大院那样热闹。
但在对衙后街的认识上,冯舒华的丈夫桂青林和她的看法却有所不同。
在桂青林,尽管也承认这里的环境不错,但脑中更多地是由蔡立民尤其是潘艳萍的描述所建立的印象:衙后街的房子住起来固然舒服,可居民却是三教九流,少数人更是流氓成性,对他们不能放松应有的警惕,更不能轻易交往。
出于维护家庭和谐的需要,对丈夫的不同意见,冯舒华不予置论,但她更多的还是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讲他人,就说和自己同住一个大院的郑文淑吧,当她第一次和这位家庭妇女相遇时,就觉得对方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因为这位女性非常耐心地介绍相关情况,而且态度是那样和蔼。尽管在这之前,有风儿吹进她的耳朵,道是对方丈夫出身资本家,还有海外关系,此刻正在接受审察,云云。
就这样,怀着和丈夫不一样的看法,冯舒华将家搬进了衙后街,与郑文淑做起了邻居。对此,桂青林虽觉得她有点操之
冯舒华一家是两个月前搬来衙后街的。由于两口子都要上班,抽不出太多的时间打理,故此装修房间、搬运家具什么的便只能委托亲戚代办,至于他们自己,则间或过来看看。
来了新邻居,郑文淑自然会上前搭话,并想到自己能帮助做点什么才好。只是由于装修是断断续续地进行,新房主又很少现身,她就是想帮忙也插不上手。但她没有料到,仅只在院子中打过几次照面,新房客便主动登门拜访了,这既使她感到有点突然,又觉得对方可能是一个不难相处的人。
郑文淑想什么,不在冯舒华的思虑之中。她来拜访岑家,不过是又一次遵循父亲的一贯教导,对所要置身其间的环境进行不可或缺的调查了解。尽管搬来衙后街之前,她就听人说过,这里是个宜居的所在,只是真正踏进这个街区后,方有了这种感觉。
的确,这里与她过去住过的地方有着很大的不同。
不讲别的,单是那麻石铺就的巷道、青砖砌成的老式庭院、庭院中撑出一片荫凉的大樟树、五颜六色的花花草草,等等,都是常年居住在公社干部宿舍中的她不曾见过的。尤其是靠院墙的那几棵紫荆,叶大花繁、紫红艳丽,形似彩蝶、密密层层,妆点得庭院格外精神。她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要说有什么不足,那就是这里有点冷清,不像公社大院那样热闹。
但在对衙后街的认识上,冯舒华的丈夫桂青林和她的看法却有所不同。
在桂青林,尽管也承认这里的环境不错,但脑中更多地是由蔡立民尤其是潘艳萍的描述所建立的印象:衙后街的房子住起来固然舒服,可居民却是三教九流,少数人更是流氓成性,对他们不能放松应有的警惕,更不能轻易交往。
出于维护家庭和谐的需要,对丈夫的不同意见,冯舒华不予置论,但她更多的还是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讲他人,就说和自己同住一个大院的郑文淑吧,当她第一次和这位家庭妇女相遇时,就觉得对方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因为这位女性非常耐心地介绍相关情况,而且态度是那样和蔼。尽管在这之前,有风儿吹进她的耳朵,道是对方丈夫出身资本家,还有海外关系,此刻正在接受审察,云云。
就这样,怀着和丈夫不一样的看法,冯舒华将家搬进了衙后街,与郑文淑做起了邻居。对此,桂青林虽觉得她有点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