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尘境心影录 >
    
    ——登江西宜春明月山散记

    酒味还未散尽,多少有些醉意,李太白“斗酒诗百篇”的豪迈情怀,我想,或可於此间拟得一二。

    晕乎乎的,那种飘忽是外在的,是体表的,是躯壳的;清醒的,是神智,是诗意,是柔情。

    在江西宜春逗留几日,其间颇多“第一”:

    第一次,来到江西的这座城市。

    第一次,喝那么多的白酒。

    第一次,观瞻始兴于汉的宜春台。

    第一次,听闻昌黎书院,得知韩愈亦曾在此间留驻。

    第一次,游明月山。

    第一次,看见如是美山、如是秀峦;如是茂林,如是修竹;如是清流,如是飞瀑……

    最初的,往往被认为是最美的。所以,我要说,宜春值得珍藏,明月山更值得珍藏。

    明月山。

    听到这个名字,并没有多少想法,淡得就如同一杯清水,首先想到的是李太白的《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妇多苦言。

    高楼当此夜,叹息应未闲。

    臆测明月山的名号是否和此诗第一句有关?又猜想,明月与山的联姻,大概不是乡村野语,便是无聊文人的故作风雅。因此,对于明月山,便不放在心上。

    那日乘车,从宜春市区进军明月山,一路,经过的都是乡村,难免有思乡之绪。

    山青林密,似乎是惯常的描写,但地域不同、心情不同、物之感人亦大有不同。

    同行的郑兄与黄兄都是实在人,虽是因为工作关系而聚在一起,但和他们相处,没有工作中的拘谨、没有应酬时的尘氛,一切都很自然。二位老兄一路闲谈,能搭上话的,我便应几句;插不上嘴的,也不需没话找话。

    不说话的的时候,我就静静地凝视窗外,观景观物。想想那个时候,真有王昌龄《闺怨》中“春日凝妆上翠楼”的闲适。不同的是,我不是少妇,我也完全没有什么“闲愁旧恨”。这样的状况下,心中满是释然。

    车窗外面,除了不高的青山,便是冬日休闲的稻田。路上有偶尔跑过的狗,车子经过,毫无忌惮,悠闲地如游吟的雅士;要么,走过一只鸡,不疾不徐,没有丝毫惊慌。

    山的青,是竹的奉献;山的秀,是树的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