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一脉承腔 >
    
    目前在中国,最能代表华阴老腔的就是张德林这个戏班,除此之外,张玉胜的戏班算一队,在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的算另一班。

    大家虽然分散开来,但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前进,将老腔彻底传播出去,传承下去。

    不管谁去上电影大家都无所谓。

    张德林能拍电影,大家都觉得与有荣焉。

    刘兴武给老艺人们安排档期,准备去参与电影的拍摄工作。

    华阴老腔在北京表演之后,邀请演出的地方越来越多,虽然随着经济发展,演出的费用也在上涨,但是面对老腔保护中心高额的开销,资金也是捉襟见肘。

    上级部门安排的行政演出没有经费,一切开销要中心自己负责,按照当时的承诺,每一场演出都要给老腔艺人们演出费用。

    演出费用必须给,不能不给。

    如今虎沟村的农田已经被集中流转种了莲菜,每亩地一年给五百块钱流转费,每十年涨六十块钱。

    虽然不用种地了,但是大家依旧要吃饭,这些东西都要花钱,物价也在持续上涨,村里面很多人都外出打工挣钱去了。

    要是因为是行政演出就不给老腔艺人们演出费,那老腔艺人们就没办法继续去唱了。

    艺人们老了总有唱不动的一天,到那个时候,大家挣不到钱,到时候养老怎么办。

    刘兴武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老人们,其他的事情只能等国家重视起来,政策上面去帮助这些传统手艺的传承人才可以。

    电影很快就开始拍摄,刘兴武带队,和老腔艺人们一起去参与拍摄工作,时间不长,只有几天而已。

    回来之后,再度开始忙演出的事情。

    老腔艺人们越来越忙,国各地到处跑,表演老腔,还有配合话剧在国巡演。

    年刚过完,华阴市文化局一个电话打了过来。

    “冯局,怎么了?”刘兴武好奇道。

    “省委宣传部按照中央电视台春晚剧组的要求,要准备出一个节目,钦点了我们华阴老腔作为陕西代表,准备竞争上春晚的资格。”冯浩缓缓道。

    刘兴武一听顿时脸色凝滞。

    “准备春晚的节目?”刘兴武有些诧异道。

    “没错,这是上级部门要求的,你们准备准备,等到时候就直接去省电视台排练节目。”冯浩语气严肃。

    春晚的时间有限,节目也有限,每一个节目都是精挑细选,堪称万里挑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