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资宋 >
    
    洪遵对沈敏吩咐了几句注意事项之后,便把他给打发回南院去了。这承信郎虽然在平民眼里算是一个不小的官职,但是在洪遵这样了解朝廷体制的官员眼中,自然知道这不过是个微末小官罢了。

    更别提,吏部只给了阶官没给差遣,因此沈敏不过就是得了个空头官衔,有名而无实,也就是从朝廷那里能够领一份俸禄罢了。对于洪遵来说,他倒是觉得这个处置不错,免得朝廷给了一个地方小官把沈敏打发了,倒是让他接下来难做了。

    当然,对于在台湾岛上见过火枪火炮威力的洪遵来说,他自然知道朝廷这样的赏赐是难以让人信服的。毕竟在宣和年间,连开封城里的算卦者都曾经被当时的官家封赠为承信郎,可见这个官阶有多么不被朝廷重视。

    因此洪遵轻描淡写的把这一官职给沈敏介绍了之后,着重就是告诉他得了这个官身之后,今后沈敏进出城门就方便了许多,不必和平民站到一起去排队等候检查过关了。

    沈敏对此倒也没有多想,原本他就没想过要借助进献枪炮制造之术换取什么官职。毕竟他还没考虑过,跑大陆来当什么官。他在海外自由自在的生活,何必来大陆被人驱使。

    跟着洪遵来临安,不过就是想要借助这位老师的名望,看看能不能招揽几个失意的读书人,好带回去发展保安社的基业罢了。当然,也可顺便整理一下大陆上的商贸往来渠道,以便更好的为保安社发展服务。

    至于进献枪炮制造之术给与大宋朝廷,一是为了释去朝廷对于保安军的警惕之心;二便是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借助朝廷的工匠把火枪火炮定型并简化工艺。

    作为一名后世人,沈敏虽然能够确定火器发展能够淘汰掉弓弩等冷兵器,也能够从大陆上招募铁匠、铜匠打造出可用的粗陋火器。

    火绳枪除了枪管之外,其他部件都可从弩机部件进行学习改造。而火绳枪的枪管打造,无非就是一个材质和加工工艺的难题。根据沈敏看过的记录片,手工打造枪管的难度并没有超出大宋铁匠的技术水准。限制火绳枪生产最大的难题反而是,如何获得大量品质相同的精铁。

    至于火炮铸造的技术,只要能够铸造铜钟的工匠,即便也就具备了铸造小型前膛火炮的能力。而三斤炮和六斤炮安置在船上,需要考虑的也只是固定问题,而不是制退问题。在沈敏记忆中的几部西方风帆战列舰海战片里,12磅炮也不过是通过麻绳、固定滑轮和人力来对抗后座力的。

    由是,制约古人发明火炮的其实只有一个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