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资宋 >
    
    洪适在陈康伯面前执子侄之礼,但心里可只是将陈康伯当做了一位普通前辈,而不是一位真正能够同父亲平起平坐的叔父辈。毕竟他父亲的名声可是靠着在北方守节一十五年而无损使节之行为换来的,更加上回来之后又被秦太师打压至亡故才回到家乡,因此洪氏之名在众人眼中还是相当值得敬重的。

    陈康伯即便在江西士人中名气再大,可是缺乏出色的功绩,因此也就无法压过自己父亲一头。当然,对于陈康伯上门吊唁这种肯定父亲名望的行为,洪适倒也是十分感激的。正因为他心中存在着这样患得患失的心理,所以他在陈康伯面前执礼甚恭,但却始终不愿拿自家的前途和亡父的名声去给陈康伯锦上添花。

    毕竟今日他在陈康伯面前一低头,鄱阳洪氏今后便只能以陈康伯马首是瞻了。原本在朝中自成一派的鄱阳洪氏,也就此烟消云散了。就算洪适再怎么佩服陈康伯的个人才能,他也不可能把父亲好不容易竖立起来的家名,就这么轻易的丢在别人的牌桌上去的。

    而且洪适心里也很明白,因为父亲丧事的缘故,加上他同陈康伯之间的辈分和地位差异,对方也只能行劝说之举,而不会做出什么逼迫之举来的。他只要搪塞到底,陈康伯也只能扫兴而归,不会揪着洪家不放的。

    但是陈安礼跳出来对着洪家大加指责,这味道就有些变了。洪适打量了一眼陈康伯,发觉对方并无阻止儿子的意思,这就使得他有些进退两难了。

    首先以他的地位去响应一位连进士都不是的陈家子弟,无疑就是自降身份,哪怕是辩赢了对方也丢了洪家的面子。但想要挑选一个人选来应对陈安礼的质问,见识差一些的还真反驳不了占据了大义的陈安礼,同样也是败坏了洪家的声望。

    到了这个时候,洪适已经有些明白了过来,陈康伯此次亲自上门来吊唁,恐怕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洪家的支持,而是想要顺便向江西士林证明,现在只有他才扛得起这江西主战派领袖的旗帜啊。因此,不管洪家是避而不答这个问题,又或是正面回答这个问题,都是在确认鄱阳洪氏已经无法撑起这主战的旗帜了啊。

    洪适心中反复思索之间,眼睛不由往堂上右侧坐着的兄弟看去,他很快就排除了过于正直的二弟和过于冲动的三弟,略过了那些学业未成的小弟,最终把目光放在了站在洪遵身后的沈敏身上,对他微微摆头使了个眼色。

    跟着老师上了后堂,虽然没有捞到一个位置做,沈敏倒也算是获得了旁听这场接待的资格。洪适的几个年轻弟弟及自己的儿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