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时间过去,整个陈庄也消化了这次袁朝带领军队回来的大变化。

    陈庄南面的军营里,整齐的营帐里驻扎着八百名脱产的军人,这些军人即使是家在陈庄,也是除了休息时间,其他时间不能够再回家休息。

    每天早上,雷打不动的出着早操,进行着体能方面的锻炼。

    在冷兵器时代,体能依旧是决定单兵素质的很关键的因素。

    到了上午则是俯卧撑、扛圆木、障碍跑,等一系列袁朝能想到的后世新鲜的训练方式。

    下午则是枪术、箭术、骑术的军事技能的训练。

    在大明内地卫所一派文恬武嬉的大背景下,袁朝枕戈待旦,加紧备战的军队显现的是相当异类。

    孙祖寿方面,也是为袁朝要下来了近两万亩的军田,在袁安的一路绿灯下,给袁朝的军田被妥妥的安排到了陈庄附近。

    袁朝也是借着这个机会分红利的机会,完的将陈庄进行了军民剥离。

    将到手的军田,按人头和职务分到了各个军户名下,剩余的军田由庄子进行暂时托管,并且庄子不再提供民田给军户人家。

    “吾养百万兵、不费民间一粒粟。”这还真不是朱元璋吹牛,在袁朝不喝兵血的前提下,军户是自然能够做到财产丰厚,那些没有家人耕种田地的,也是把田地让别人耕种,自己收租子也是收入不少。

    现在陈庄的单身军户都是十里八村抢手的香饽饽,尤其是那些担任小旗官甚至更高级的军官们,都是被多少户人家给盯着呢。

    陈庄里,不是军户的人家与壮丁,则是按人头把庄里田地给划分完毕,这样的话,基本上就保证了各户人家的温饱问题。

    而闲暇时候,庄里各项的工程建设,下的工资又让一部分乡民有了钱赚。

    庄主很是重视航运贸易,码头上贸易变得多了起来,一天天的也开始有更多的船舶要到陈庄码头临时停靠,一些活泛的庄民在陈庄码头边的商铺上做着各种各样的生意。

    整个欣欣向荣的陈庄里,只有一部分人还是存在着悲痛的情绪,那就是这些大战中,死去的战士的家属们,袁朝当然也没有忘记他们,在安顿好一些紧急的事儿后,就立刻庄重的带着庄民们把这次大战中死去的将士,请进了忠烈祠。

    而那些烈士的家属,袁朝也是依旧每月放一两银子进行抚恤。

    虽然不能完弥补他们丧失亲人的痛苦,但是也能让他们生存有了着落。

    码头上,在沙颍河上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