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以为此事有些不妥,尚需再三斟酌。”虽然诸葛亮的言辞听上去尚还算委婉,仍有着回旋的余地,但他语气中隐隐透出的那股不容置疑的坚定,却像是在对包括后主在内的所有在场者说此事断不可行!
诸葛亮稍作停顿,继而补充道“如今曹丕新丧,曹魏定然不会轻启战端,东吴已无北面之忧,正有余力西顾,若是此刻见我东线防线松弛,定会蠢蠢欲动。东吴素来反复无常,当年痛失荆州之事如今依然历历在目,诸君不会然忘却了吧?这些年来,陆逊不曾有过异动,一方面是受制于曹丕,另一方面也正是正方(李严,字正方)的功劳。有他在,东线才能稳如磐石,此般重任非正方不可托付。因此当年在白帝城,先帝才当着众人之面亲自下旨,命他留镇永安,当日在场者不止我一人,先帝之言难道诸君也忘记了吗?至于叔至(陈到,字叔至),跟随先帝几十年,出生入死,忠勇可嘉,值得托付,只是智略不足,独自镇守一方尚显稚嫩。倒是如今禁军之中,尚有职务空缺,可召陈到率其本部兵马回都,与子龙将军、吴懿将军等共掌禁军,可保陛下及都城万。”虽是一番长篇大论,但诸葛亮却像是早已准备好似的,讲起来一气呵成。
其实诸葛亮的这般态度,在场之人大多都能料到,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这回应竟来的如此坚决强硬,一时难免有所触动,议论纷纷。
“没想到丞相竟然如此不留余地,连先帝几年前下的那道圣旨都搬了出来,这下子即便陛下想应允此事,怕也是不好开口了。”
“是啊,丞相在这事上还真是够狠的,不仅将李严的提议盘否定,还借着李严的提议把陈到给调了回来,顺带还能带走一大批永安守卒。李严若是听到,怕是脸都要气绿了,而且还不敢有二心,即便是有,麾下也没有足够的兵力,真是一箭双雕。”
“丞相分明是担心李严将军回来,分了他的权,毕竟当年先帝的遗命可是让二人共同辅佐当今陛下,可现如今丞相为了自己的权力,刻意排挤李将军,难道是想学那董卓、曹操?”
“胡说八道!丞相一心为大汉社稷着想,怎会为了一己私利排挤同僚,他这样的安排定然有他的道理。再说以丞相如今的地位、权力、声望,要做曹操有何难?但他谨守臣子本分,没有丝毫逾矩,哪是窃国奸贼曹操所能相提并论!”
“我看不是丞相专权,倒是李严这人,权欲熏心,已是镇守一方的大都督,仍不满足,总想涉足权力中心,其心可诛!”
“唉……将相不和,实非国
诸葛亮稍作停顿,继而补充道“如今曹丕新丧,曹魏定然不会轻启战端,东吴已无北面之忧,正有余力西顾,若是此刻见我东线防线松弛,定会蠢蠢欲动。东吴素来反复无常,当年痛失荆州之事如今依然历历在目,诸君不会然忘却了吧?这些年来,陆逊不曾有过异动,一方面是受制于曹丕,另一方面也正是正方(李严,字正方)的功劳。有他在,东线才能稳如磐石,此般重任非正方不可托付。因此当年在白帝城,先帝才当着众人之面亲自下旨,命他留镇永安,当日在场者不止我一人,先帝之言难道诸君也忘记了吗?至于叔至(陈到,字叔至),跟随先帝几十年,出生入死,忠勇可嘉,值得托付,只是智略不足,独自镇守一方尚显稚嫩。倒是如今禁军之中,尚有职务空缺,可召陈到率其本部兵马回都,与子龙将军、吴懿将军等共掌禁军,可保陛下及都城万。”虽是一番长篇大论,但诸葛亮却像是早已准备好似的,讲起来一气呵成。
其实诸葛亮的这般态度,在场之人大多都能料到,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这回应竟来的如此坚决强硬,一时难免有所触动,议论纷纷。
“没想到丞相竟然如此不留余地,连先帝几年前下的那道圣旨都搬了出来,这下子即便陛下想应允此事,怕也是不好开口了。”
“是啊,丞相在这事上还真是够狠的,不仅将李严的提议盘否定,还借着李严的提议把陈到给调了回来,顺带还能带走一大批永安守卒。李严若是听到,怕是脸都要气绿了,而且还不敢有二心,即便是有,麾下也没有足够的兵力,真是一箭双雕。”
“丞相分明是担心李严将军回来,分了他的权,毕竟当年先帝的遗命可是让二人共同辅佐当今陛下,可现如今丞相为了自己的权力,刻意排挤李将军,难道是想学那董卓、曹操?”
“胡说八道!丞相一心为大汉社稷着想,怎会为了一己私利排挤同僚,他这样的安排定然有他的道理。再说以丞相如今的地位、权力、声望,要做曹操有何难?但他谨守臣子本分,没有丝毫逾矩,哪是窃国奸贼曹操所能相提并论!”
“我看不是丞相专权,倒是李严这人,权欲熏心,已是镇守一方的大都督,仍不满足,总想涉足权力中心,其心可诛!”
“唉……将相不和,实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