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闰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暴发,大水冲至玄武门,守卫将士尽皆逃散。

    薛仁贵愤怒道“哪里有天子情况紧急,宿卫之人立即就怕死逃跑的?”

    然后冒死登门框向皇宫大呼,警示内宫,唐高宗李治因此得以避过灾难。不久,大水淹没李治的寝宫,李治感恩道“忠臣啊。”

    这一年武媚娘,也就是武昭仪永徽五年(654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在安定思公主出生后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望,怜爱并逗弄公主玩,王皇后走出去后,武则天趁没人将女孩掐死,又盖上被子掩饰。正好李治来到,武则天假装欢笑,打开被子一同看孩子,发现女儿已经死了,武则天啼哭。问身边的人是怎么回事,身边的人都说“皇后刚刚来过这里。”李治勃然大怒,说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则天于是哭泣着数落王皇后的罪过。王皇后无法解释清楚,李治从此有了”废王立武“的打算(但此事有争议,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和《唐会要》只记载了公主的暴卒,并未言明其死因)。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在后宫有谣言说王皇后与其母柳氏行厌胜之术,李治得知后大怒,将柳氏赶出皇宫,而且还想把武则天由昭仪晋封为一品宸妃,由于受到宰相韩瑗和来济的反对,最后才不能成事。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李治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李治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李治政治上的“战友”。

    这之间武泽天得到李治的信任和保护,又正好王皇后出了大错,被李治撞见,李治想立武媚娘为后。

    但碍于父皇李世民钦点的顾命大臣,又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政治上来说,那是百僚之首长孙无忌的威严,亲情上来说长孙无忌又是李治的亲舅舅。

    还记得贞观十七年,当时的李承乾和李泰争夺太子之位,被贬为庶民,是长孙无忌亲自扶太子李治登上太子的宝座,此后不管李治是当太子还是登基做皇帝,都是长孙无忌保驾护航。

    这种甥舅关系,也是十分难得,这时候李治想争取长孙无忌的意见,于公于私都是正常的。于公算是尊重顾命大臣,于私也是尊重舅舅。于公于私,于情于理都是非常妥当的人选。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李治和武召仪就双双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