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春一刻也不能停歇,又被派遣去镇上采补食材。她也想拒绝,但常母一句话让她哑口无言“不去干活,还想在我们穆家白吃白喝?”
其实,她干的活,足以挣不少钱了,别说吃点喝点儿。但她也没拒绝,她正想去镇上,做点儿打算。坐上邻居家的牛车去。俩人约好相聚地点后就散开了。
第一任务是采买粟,家里粟快吃完了。
粟比米便宜些,但也足够昂贵。一石要400钱,且只够穆家人吃半个月。400钱可是穆家七天才能攒到的钱。所以不能单独吃,得和着家里的高粱面。能撑上四个月。
她买了二石粟,托粮店的人送牛车上。又出门去街上转悠,买些生活必须品。如15分钱的肥皂,几文钱的梳子等
她来镇上的最终目的是打听西瓜的市场。她已经准备复刻不少西瓜,私下卖出去积攒钱财。
一路问过去,没想到听过这果实的不多,不过也有几位知道,套出了些话。西瓜算是稀罕物,价值偏昂贵。八十文钱一斗,少有小老百姓买来吃。穆家本就不是卖给小老百姓的,县上的富贾人家爱吃这玩意儿,买卖早定好了,一百文钱一斗,成熟后给送去。这么多西瓜,也不知吃不吃得完。
复刻出的西瓜跟着运进买家就能挣钱,可不要人发现,很有些难度。先忽略这点,西瓜卖后,挣多少钱自己得清楚。她心里打着算盘。
先得知道一亩产多少。
穆家是俩亩中等田的西瓜,不知多少亩产。但可以以现代西瓜收成来推断下。比如,现代在大棚里种植,收5、6次,产量很高,每亩约产7500公斤。不用大棚,只收一次,一亩地也约有1500公斤,就是3000斤。
而古代每亩地区域比现代小得多,产量必定低于3000斤。
要得知准确数字就得得知古代与现代收成比例多少。
史书记载,古代中等田亩产二石小麦,一石约等120斤,等于每亩产240斤。而现代小麦每亩产1000斤。
按照古今比例来算,是6比25。
现代一亩地西瓜不用大棚是3000斤,按照6比25,古代中等田亩产就是720斤。换算成古代单位是6石。
这些都是大概推断出的数字,并不准确,但总比什么也不知道强。
一亩西瓜收约6石,俩亩西瓜地就收有约12石。
一斗西瓜卖一百文,一石西瓜就卖1000文。十二石西瓜卖12000文,是十二俩
其实,她干的活,足以挣不少钱了,别说吃点喝点儿。但她也没拒绝,她正想去镇上,做点儿打算。坐上邻居家的牛车去。俩人约好相聚地点后就散开了。
第一任务是采买粟,家里粟快吃完了。
粟比米便宜些,但也足够昂贵。一石要400钱,且只够穆家人吃半个月。400钱可是穆家七天才能攒到的钱。所以不能单独吃,得和着家里的高粱面。能撑上四个月。
她买了二石粟,托粮店的人送牛车上。又出门去街上转悠,买些生活必须品。如15分钱的肥皂,几文钱的梳子等
她来镇上的最终目的是打听西瓜的市场。她已经准备复刻不少西瓜,私下卖出去积攒钱财。
一路问过去,没想到听过这果实的不多,不过也有几位知道,套出了些话。西瓜算是稀罕物,价值偏昂贵。八十文钱一斗,少有小老百姓买来吃。穆家本就不是卖给小老百姓的,县上的富贾人家爱吃这玩意儿,买卖早定好了,一百文钱一斗,成熟后给送去。这么多西瓜,也不知吃不吃得完。
复刻出的西瓜跟着运进买家就能挣钱,可不要人发现,很有些难度。先忽略这点,西瓜卖后,挣多少钱自己得清楚。她心里打着算盘。
先得知道一亩产多少。
穆家是俩亩中等田的西瓜,不知多少亩产。但可以以现代西瓜收成来推断下。比如,现代在大棚里种植,收5、6次,产量很高,每亩约产7500公斤。不用大棚,只收一次,一亩地也约有1500公斤,就是3000斤。
而古代每亩地区域比现代小得多,产量必定低于3000斤。
要得知准确数字就得得知古代与现代收成比例多少。
史书记载,古代中等田亩产二石小麦,一石约等120斤,等于每亩产240斤。而现代小麦每亩产1000斤。
按照古今比例来算,是6比25。
现代一亩地西瓜不用大棚是3000斤,按照6比25,古代中等田亩产就是720斤。换算成古代单位是6石。
这些都是大概推断出的数字,并不准确,但总比什么也不知道强。
一亩西瓜收约6石,俩亩西瓜地就收有约12石。
一斗西瓜卖一百文,一石西瓜就卖1000文。十二石西瓜卖12000文,是十二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