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关陇世家 >
    
    426年夏天,拓跋焘召集群臣,商议大军征讨事宜。

    长孙嵩、奚斤等北魏皇室勋贵们都力主继续北伐柔然,不同意对夏国用兵,他们认为只有将柔然彻底消灭,北魏才能免受其扰,才能长治久安,才能力南征,一统华夏。

    司空奚斤苦劝拓跋焘道“赫连土著,未能为患。不如先讨伐柔然,如果能够追到柔然大军,则一绝祸患,一劳永逸;如果不能追到,我们也可在阴山做一次大的狩猎,获取大量的牲畜、物资以充实军备。打仗和打猎,两不耽误,岂不美哉?”

    司徒崔浩却说道“柔然一遇战事,就远遁漠北。如果我国派出大军追击,则粮草供应不上,容易为敌所趁;如果我国以轻骑追击,则又不足以取得大胜。而夏国赫连勃勃新亡,国内局势动荡,占地不过千里,却刑罚残暴,人神共愤,我国如果出兵讨伐,则必能顺天应民,一举攻克。”

    太尉长孙嵩面带忧虑的说道“统万城高大坚固,天下闻名。如果夏国凭城固守,以逸待劳,而柔然又乘虚入寇,我们进退两难,那可就危险了。”

    崔浩眼见说服不了他们,就说道“从天象上看,西征必胜,天人相应,机不可失。”

    长孙嵩、奚斤都是北魏名将,老成持国,想法难免保守一些儿,而崔浩自比汉初张良,战略眼光高绝,勇于冒险,想法也难免激进一些儿。而无疑,十七岁的拓跋焘,更倾向于崔浩的建议。

    于是,拓跋焘决定西征夏国。

    长孙嵩、奚斤等人不服,苦苦劝谏拓跋焘。

    拓跋焘命殿内武士按住长孙嵩这位三朝元老的头撞地,痛打侮辱,以此立威,表明自己西征夏国的决心。

    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早年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经历,养成了他坚韧、狡黠的性格,他如同一匹狡猾的狼王,永远耐心的在窥视着猎物的弱点,在猎物最虚弱的时候给予其致命的一击;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则出生于北魏建国之后,性格自信骄傲,凶猛善战,作战时往往极其藐视对手,常常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而北魏经过数十年蒸蒸日上的发展,国力强盛,这让拓跋焘如同一头勇猛的雄师,带领着狮群,把胆敢阻挡在前进路上的对手都撕得粉碎,横行天忌,无敌于天下。

    西征夏国,这是拓跋焘征战天下的开始。

    426年10月,拓跋焘亲率两万骑兵精锐,从北魏故都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的君子津渡口西渡黄河,直扑夏国都城统万城(今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