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和陈志超在的时候,扫盲班里开始是半大小子,就为了让孩子认识几个字。
现在20多岁的人,爸妈不识字的话倒是很稀奇,如果要讲到文盲至少也要排到爷爷辈。
扫盲运动,从50年代开始,我国的文盲率高达80率到21世纪初期降到不足百分之三,是教育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之时,一个村里能找出两个会写自己名字的都很困难,小学毕业就算文化人了,哪像后来大学生多如狗,博士满地走。
王明和陈志超下乡的那些年,有一次去县里开会,扫盲运动抽检,文件上的字,除了村支书绊绊磕磕的念得出来,其他的几个村干部一个都念不出来,有的甚至都拿倒了文件。
上面严厉地批评了李家屯子,然后说以后会严格的检查、重点照顾。
那个时候的扫盲运动是真真切切的在打硬仗,每年都评比,落后很丢人的。
村支书丢了人、发了狠,老爷子带领村干部集体学2小时认字,天天在场监督,老爷子威信高,班半大小子没一个敢不认真听的。
村里的干部更是带头每天认识3-5个字,还真是手抄了教材,两年村里干部部认字3000多字了,常用汉字与次常用汉字也就3000多字,聪明一点的加减乘除也会的差不多。老支书还立了规矩,不认字的不能当村干部。
认真上进的村干部,对学习有种如饥似渴的感觉,因为渴求文化,他们早就从别的渠道认了几个字,大多会写自己的姓名。
只不过大家在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尽管进展很慢,但王明和陈志超三四年里面日积月累的,不厌其烦的教着,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村里干部容忍王明和陈志超偷懒馋嘴,也有一大部分原因,是这俩小子怎么也算是认字写算路上的半个老师,尤其是知道了认字的好处之后。
王明和陈志超嘀嘀咕咕的想着怎么才能把大家普及政策以后,就来到了村里的广场上。
后世村委会电大喇叭这种标配,现在村里也没有。
要想聚齐村干部,就得敲村口大榕树上的破铁片。大家听到铛铛的响声就都聚了过来,村里支书主持,各生产队的队长、小队长发言。村里人来往的都能听,开会也不避讳谁。
王明去请村支书,陈志超在村口敲钟。村里铛铛的想着,人慢慢的就聚了过来。
村里人,抽着烟袋、端着饭碗、有的妇女纳着鞋底子,大家嘻嘻哈哈的来凑热闹。
现在20多岁的人,爸妈不识字的话倒是很稀奇,如果要讲到文盲至少也要排到爷爷辈。
扫盲运动,从50年代开始,我国的文盲率高达80率到21世纪初期降到不足百分之三,是教育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之时,一个村里能找出两个会写自己名字的都很困难,小学毕业就算文化人了,哪像后来大学生多如狗,博士满地走。
王明和陈志超下乡的那些年,有一次去县里开会,扫盲运动抽检,文件上的字,除了村支书绊绊磕磕的念得出来,其他的几个村干部一个都念不出来,有的甚至都拿倒了文件。
上面严厉地批评了李家屯子,然后说以后会严格的检查、重点照顾。
那个时候的扫盲运动是真真切切的在打硬仗,每年都评比,落后很丢人的。
村支书丢了人、发了狠,老爷子带领村干部集体学2小时认字,天天在场监督,老爷子威信高,班半大小子没一个敢不认真听的。
村里的干部更是带头每天认识3-5个字,还真是手抄了教材,两年村里干部部认字3000多字了,常用汉字与次常用汉字也就3000多字,聪明一点的加减乘除也会的差不多。老支书还立了规矩,不认字的不能当村干部。
认真上进的村干部,对学习有种如饥似渴的感觉,因为渴求文化,他们早就从别的渠道认了几个字,大多会写自己的姓名。
只不过大家在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尽管进展很慢,但王明和陈志超三四年里面日积月累的,不厌其烦的教着,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村里干部容忍王明和陈志超偷懒馋嘴,也有一大部分原因,是这俩小子怎么也算是认字写算路上的半个老师,尤其是知道了认字的好处之后。
王明和陈志超嘀嘀咕咕的想着怎么才能把大家普及政策以后,就来到了村里的广场上。
后世村委会电大喇叭这种标配,现在村里也没有。
要想聚齐村干部,就得敲村口大榕树上的破铁片。大家听到铛铛的响声就都聚了过来,村里支书主持,各生产队的队长、小队长发言。村里人来往的都能听,开会也不避讳谁。
王明去请村支书,陈志超在村口敲钟。村里铛铛的想着,人慢慢的就聚了过来。
村里人,抽着烟袋、端着饭碗、有的妇女纳着鞋底子,大家嘻嘻哈哈的来凑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