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回到82年 >
    
    京华酒店,王明拿着一个营业执照,一直惦记的合资公司成了。

    在以创汇为前提的情况下,市招商局的局长亲自带着王明,一路绿灯的拿下了执照。执照下来林钊铭就在招商局的见证下,签署了进货合同。刚签完字,第一批港币定金已经从香江打到了账户。

    因为80年代内地和香江之间没有直接转存银行,所以香港钱款都是通过香江新华社转存,香江新华社直属中央领导算是涉外机构,外部资金肯定是作为外汇存入国库,内地会根据投资金额的汇率转成人民币拨款,这样就能直接显示到账保存,中央会根据用途直接核实,然后拨款种花币到账户,外汇是要归国库的。

    招商局这一大功绩上面很容易看到,拿土特产换外汇,不影响国内市场秩序,利于国家、利于农民,还能增加就业,消除社会隐患。

    报纸的记者已经拍照,明天市报或者省报肯定会有消息。

    80年代的国内,对外汇是极度需求,在当时国产的商品放到国际上去挣外汇那可基本上是亏着卖的,然后国家对工厂进行种花币补贴的,这些能挣外汇的企业也是牛到不行的,基本上只要能挣外汇的企业,在80年代基本是横着走的。

    王明在会上和招商局的几位领导相谈甚欢,领导有了政绩,王明得了实惠,从此以后王明就可以让家里人堂堂正正花钱了。

    何清文局长50多岁,斯文干净,气质很好,他拉着王明的手对林钊铭说道“既然是钊铭兄的侄子,那以后也是我的晚辈。好好干,以后有困难来找我。”

    王明赶紧致谢,顺杆爬的喊了一声“那以后就麻烦何伯伯照顾了。”

    林钊铭说道“不用跟何伯伯客气,凭我跟你何伯伯的交情,你把他当做自己亲伯伯就可以。”

    何清文说道“钊铭兄说得对,不必见外。”

    王明很感谢林钊铭的介绍,这是林老先生把内地的一部分人脉交给自己经营。

    人脉在国内这个人情社会里才是最大的资本,没钱了可以再赚,失败了可以从头再来,要是没有人脉和资源,那就真的是举步维艰了。

    那些名门子弟就算是一分钱没有,只要张嘴叔叔伯伯叫几声,凭着家族留下的人脉和自身的眼界很快就会有人扶持。

    王明是光着屁股打天下,跟别人没办法比,现在经营人脉,怎么也搞不过名门子弟,这些东西是隐形的巨大财富,但是有人生来就能继承。林钊铭不但出钱而且还把自己的内地人脉交给自己,这就是对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