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之力方碍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穿。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

    刘长风打开第一卷经书,翻了数页,便见到梵文经文的行缝中夹杂着一行行的汉字,心里知道这就是《九阳真经》了,他接着翻了过去,一直从第一卷经文读到第四卷末尾,眼睛一动也不动,只在心里默默将经文背下。

    在他背下的一刻,一团金光从《楞严经》上飞射而出,瞬间落到脑海神门中,神门猛一震动,又恢复了原状。

    刘长风心知这是《九阳神功》所带气运被神门吸收了,三年来此种情况不少发生,所以他也不在乎。

    关于九阳真经的来历,有人说是少林寺的祖师达摩所创,更有人说是天龙时期的扫地僧所创,但这些臆测显然不是真的,因为在第四卷最后,已经记载了《九阳真经》的来历,说是作者与真教王重阳斗酒,胜了一招半式,得以借《九阴真经》一阅,感悟《九阴真经》里面的武学至理过于偏向阴柔,达不到“阴阳并济”的武学至道之境,故而以自己一生对武学的感悟创下了这《九阳真经》,用来表明武学的至理。

    刘长风心里暗自思忖“难怪!难怪!难怪王重阳不允许真教门下弟子研习《九阴真经》,真教的武功乃是玄门正宗,武学之理直指‘阴阳并济’的大道,他早就看出《九阴真经》过于偏颇,有碍探索武学的至高境界,恐怕他真教的《金关玉锁诀》修炼至大成也能达到先天之境,继而转修《先天功》,就有希望突破先天达到更高的境界,而《九阴真经》能修炼至先天也许就到顶了。”

    他继而想到黄裳,黄裳通读道家典籍而自悟《九阴真经》,到底来说还是起点太低,以至于能达到的境界也有限,在刘长风看来,创出《九阳真经》的斗酒僧也比黄裳高明多了,更不用说后来的道门奇人张三丰。

    由此看来,起点也能限制一个人的终点!

    刘长风合上经书,看着旁边一脸平静的觉远,便与他讨论起《九阳真经》来,论起《九阳真经》自然是觉远造诣深厚,只是他的确是个书呆子,为人迂腐得很,竟然从未察觉这是一篇神功秘籍。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觉远淡到这里,道了声“武居士,且看我如何运气!”竟然深深吸了口气,运起内功,刘长风顿时觉得一道道热浪从觉远身上传了出来,他见觉远微闭双目,鼻息间一呼一吸极有规律,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