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是赢骢亲政后的第一个年头,改年号为建元。
建元元年三月,摄政大长公主赢婴因积年成疾,在长安城郊的翠微行宫薨逝,时年56岁。21岁的赢骢大恸,追封姑母赢婴为宣宗,葬入惠帝帝陵,国丧百日,臣民缟素,停止宴乐婚嫁。
六月,国丧期结束。
因自进入三月以来,长安及周边关中地区便未下滴雨,新播下的种子无春雨的灌溉,旱情初显。赢骢亲自护送宣宗灵柩安放至帝陵后,回长安城立即去国寺大青龙寺祈福,焚香叩拜整整三日三夜后,终于等到迟来的一场春雨。
入六月,阴雨连绵,整个长安浸泡在无边无际的雨水里,整个月都未能见到阳光,而天气又湿热难耐,老幼体弱者不堪暑气者病倒死亡实多。奉朝廷官署令,以大青龙寺为首,长安城诸寺院、道观、庵堂等皆熬煮凉茶以供百姓解暑。并施医赠药,为中暑气的百姓医治,所有费用皆有朝廷承担,此举针对暑热虽收效甚微,但却有安抚民心之效。
这一日乃是建元元年七月初八,已是夜半注1时分,但依然酷热难耐。许多百姓依然逗留在大青龙寺大殿外的院子里,因此处有几株百年古树,于树下乘凉便多一丝丝凉气,因此都不愿离开。大青龙寺主持慈悲为怀,便昼夜敞开寺门,以迎众生。
这大青龙寺乃是大秦帝国的国寺,藏龙卧虎的得道高僧无数。亦欢迎各有修为之比丘来造访。建元元年初便不知从何处来了两个游方僧人,与主持惠泽法师论道七日七夜后相互引为知己,客居于此,已半年有余。这二人平日并不与寺中僧人多做往来,早课晚课也并不依寺中规矩,往往在大殿门口一左一右盘腿而坐,高呼佛号闭眼入定,一坐便是一天,一动也不动,仿佛两只石狮子。坐左边的是个胖大的和尚,身长足有八尺,长得面阔耳大,鼻直口方,自称是渭州人士。那右边的是个俊面修眉的行者,未曾剃度,一头乌发便披散垂肩,用一法箍圈住,其身长亦有八尺,长得仪表堂堂,目似寒星。长安城的百姓来进香时皆以为奇,但日子久了也就见怪不怪,任由他二人自行打坐,参研佛法了。
夜半已过,大青龙寺的地砖上依然残存热气,许多百姓席地躺卧,却无丝毫睡意。夜空中无一丝星,尽是大朵大朵浓厚的乌云,耳中隐隐能听到遥远的闷雷声。
也不知是谁家孩童喊了第一声“快瞧,那天上的是什么!”众人随着那孩童所指,仰头望天,只见浓密的乌云层里,竟有一白、一青两条光带相互缠绕,四处游走,在云层中时隐时现。
建元元年三月,摄政大长公主赢婴因积年成疾,在长安城郊的翠微行宫薨逝,时年56岁。21岁的赢骢大恸,追封姑母赢婴为宣宗,葬入惠帝帝陵,国丧百日,臣民缟素,停止宴乐婚嫁。
六月,国丧期结束。
因自进入三月以来,长安及周边关中地区便未下滴雨,新播下的种子无春雨的灌溉,旱情初显。赢骢亲自护送宣宗灵柩安放至帝陵后,回长安城立即去国寺大青龙寺祈福,焚香叩拜整整三日三夜后,终于等到迟来的一场春雨。
入六月,阴雨连绵,整个长安浸泡在无边无际的雨水里,整个月都未能见到阳光,而天气又湿热难耐,老幼体弱者不堪暑气者病倒死亡实多。奉朝廷官署令,以大青龙寺为首,长安城诸寺院、道观、庵堂等皆熬煮凉茶以供百姓解暑。并施医赠药,为中暑气的百姓医治,所有费用皆有朝廷承担,此举针对暑热虽收效甚微,但却有安抚民心之效。
这一日乃是建元元年七月初八,已是夜半注1时分,但依然酷热难耐。许多百姓依然逗留在大青龙寺大殿外的院子里,因此处有几株百年古树,于树下乘凉便多一丝丝凉气,因此都不愿离开。大青龙寺主持慈悲为怀,便昼夜敞开寺门,以迎众生。
这大青龙寺乃是大秦帝国的国寺,藏龙卧虎的得道高僧无数。亦欢迎各有修为之比丘来造访。建元元年初便不知从何处来了两个游方僧人,与主持惠泽法师论道七日七夜后相互引为知己,客居于此,已半年有余。这二人平日并不与寺中僧人多做往来,早课晚课也并不依寺中规矩,往往在大殿门口一左一右盘腿而坐,高呼佛号闭眼入定,一坐便是一天,一动也不动,仿佛两只石狮子。坐左边的是个胖大的和尚,身长足有八尺,长得面阔耳大,鼻直口方,自称是渭州人士。那右边的是个俊面修眉的行者,未曾剃度,一头乌发便披散垂肩,用一法箍圈住,其身长亦有八尺,长得仪表堂堂,目似寒星。长安城的百姓来进香时皆以为奇,但日子久了也就见怪不怪,任由他二人自行打坐,参研佛法了。
夜半已过,大青龙寺的地砖上依然残存热气,许多百姓席地躺卧,却无丝毫睡意。夜空中无一丝星,尽是大朵大朵浓厚的乌云,耳中隐隐能听到遥远的闷雷声。
也不知是谁家孩童喊了第一声“快瞧,那天上的是什么!”众人随着那孩童所指,仰头望天,只见浓密的乌云层里,竟有一白、一青两条光带相互缠绕,四处游走,在云层中时隐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