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司马邺苦苦坚持了四年,最终难免身死国灭的命运,可是正是这宝贵的四年时间,给华夏民族的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西晋灭吴之后,成为了自汉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然而作为大一统王朝的西晋,并未出现一个持续时间相当长的治世与盛世,晋武帝年间的“太康之治”只持续了十年的时间,晋武帝死后,西晋很快就陷入了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
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给西晋王朝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西晋朝廷失去了对北方诸郡的控制权,匈奴人刘渊、羯族人石勒先后反晋,揭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四月,石勒在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大败西晋太尉王衍率领的十万大军,自此以后,西晋朝廷的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这一年的六月,刘渊的养子刘曜攻陷洛阳,西晋王公大臣3万余人被杀,史称“永嘉之祸”。
永嘉之乱发生以后,中原地区陷入了战乱状态,中原汉人纷纷南迁,史称“永嘉南渡”,有的大姓带领宗人部曲数百,数千家南下。刘曜攻陷洛阳之时,“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刘粲攻下长安之时,“遗人四千余家奔汉中”。
永嘉元年(307年)八王之乱后,司马睿听从王导建议迁镇到建康。南迁后王导以“镇之以静,群情自安”政策稳定政权,他藉由当地名士顾荣、贺偱为引,进而获得吴姓世族的拥护。
当时,琅琊王司马睿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江湘交广五州诸军事,驻建邺(建兴元年,因避愍帝司马邺讳,改称建康)。江南比较稳定,当权的官僚们极力设法把自己的子弟、亲属安插到江南任地方官吏,以为将来自保之地。
王衍在永嘉年间担负宰相的重任,眼看大厦将倾,自己也是心灰意冷,开始考虑在纷繁变乱的局势中,如何能够使自己及家族长久生存下去,因此他为自己精心营造了一个退路。
青州和荆州都是当时的军事要地,物产也很丰饶。因此,王衍对东海王司马越说“中原现在已经大乱,应该依靠各地的负责大臣,因此应该选择文武兼备的人才出任地方长官。”
就让弟弟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并对王澄、王敦说“荆州有长江、汉水的坚固,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险要。你们两个镇守外地,而我留在京师,就可以称得上三窟了。”
这边是历史上著名的“狡兔三窟”的来源。
后来晋军被石勒军队击破。石勒让西晋的王侯大臣前
西晋灭吴之后,成为了自汉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然而作为大一统王朝的西晋,并未出现一个持续时间相当长的治世与盛世,晋武帝年间的“太康之治”只持续了十年的时间,晋武帝死后,西晋很快就陷入了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
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给西晋王朝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西晋朝廷失去了对北方诸郡的控制权,匈奴人刘渊、羯族人石勒先后反晋,揭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四月,石勒在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大败西晋太尉王衍率领的十万大军,自此以后,西晋朝廷的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这一年的六月,刘渊的养子刘曜攻陷洛阳,西晋王公大臣3万余人被杀,史称“永嘉之祸”。
永嘉之乱发生以后,中原地区陷入了战乱状态,中原汉人纷纷南迁,史称“永嘉南渡”,有的大姓带领宗人部曲数百,数千家南下。刘曜攻陷洛阳之时,“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刘粲攻下长安之时,“遗人四千余家奔汉中”。
永嘉元年(307年)八王之乱后,司马睿听从王导建议迁镇到建康。南迁后王导以“镇之以静,群情自安”政策稳定政权,他藉由当地名士顾荣、贺偱为引,进而获得吴姓世族的拥护。
当时,琅琊王司马睿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江湘交广五州诸军事,驻建邺(建兴元年,因避愍帝司马邺讳,改称建康)。江南比较稳定,当权的官僚们极力设法把自己的子弟、亲属安插到江南任地方官吏,以为将来自保之地。
王衍在永嘉年间担负宰相的重任,眼看大厦将倾,自己也是心灰意冷,开始考虑在纷繁变乱的局势中,如何能够使自己及家族长久生存下去,因此他为自己精心营造了一个退路。
青州和荆州都是当时的军事要地,物产也很丰饶。因此,王衍对东海王司马越说“中原现在已经大乱,应该依靠各地的负责大臣,因此应该选择文武兼备的人才出任地方长官。”
就让弟弟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并对王澄、王敦说“荆州有长江、汉水的坚固,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险要。你们两个镇守外地,而我留在京师,就可以称得上三窟了。”
这边是历史上著名的“狡兔三窟”的来源。
后来晋军被石勒军队击破。石勒让西晋的王侯大臣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