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就位就真的可以实现飞龙的设计作战效能了吗?显然还是不够的,首先是飞龙自身的定位问题,想要解决这问题一是靠鹰眼对地面目标的识别,二是依靠雷达定位,三是靠电子陀螺经纬仪。天才一秒记住笔趣阁bqg178.com不过现在西工大也没有可以使用的雷达来供他们实验,至于陀螺经纬仪高精度的只有军方才掌握,所以只能靠对地面目标的识别了。不过考虑到以后的陀螺经纬仪确实有必要,在鹰眼的防震台上预留了一块空地以待日后改进。

    其次鹰击-1的命中率问题,由于想要同时清晰监控地面目标和鹰击-1非常困难,导致了很难调整鹰击-1的飞行轨迹。葛森给出的办法是给鹰击加两条聚光‘小灯带’,一个小灯带是在鹰击-1水平飞行的时候为鹰眼提供飞行轨迹信息,另一个小灯带是在鹰击-1垂直飞行时为鹰眼提供飞行轨迹信息。这样的方法就等于把鹰击-1变成了鹰眼图片中的一个亮点,只要在实验中识别好灯泡的亮度信息,就是遇到地面的灯光干扰也是可以轻易分别的。

    最后的问题就是鹰击-1还没有战斗部,这个问题已经困扰黄院长很久了,本来想委托给金陵理工的专门研究导弹战斗部的朋友负责,但是哪想到在立项的时候就被毙了,理由就是需要军方的备疏。没办法,黄院长和季校长有去找长安分军区的领导,毫无意外的没有得到支持。一是军方完不相信可以研制出来这种无人战斗机,二是战斗部的弹药量才5-8kg,一个大的炸药包都不到的tnt当量,完成不了事,况且这一枚鹰击-1的3-4万的费用都抵得上10几枚大口径榴弹炮了,所以军方任务鹰击-1完是鸡肋中的鸡肋。

    去了几次后,由于当时飞龙的整体架构还没有成熟,季校长和黄院长也说服不了军方的领导,没办法只得放弃了。当时安慰葛森的说法是,先加配重测试鹰击-1的命中率,到时候就是军方求着我们了。

    这次飞龙的组装不同于i2000的组装,i2000的装配型架只有122,而飞龙的装配型架光一个机翼就达到了72米,依然是采用的7系锌铝合金,因为7系铝合金以锌为主,但少量添加了镁、铜,这就导致了该铝合金接近钢材的硬度,并且焊接性能好,还可以可热处理强化。有人会问在这样一个7米多的机翼为什么不采用木结构,因为硬木的比重只有铝的三分之一,这里面有个误区,一个完整的7米长的一体成型的机翼,并不是实心的,机翼由梁、桁条、纵墙、硬铝蒙皮组成的一个空隙结构机翼,与硬木相比较,由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