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下午时分,银杏树下已经满地落叶。天才一秒记住笔趣阁bqg178.com银杏树就像一个要出走红尘的姑娘,临了秋风谓道“这一剪下去,可再无回头之日。你可想好了。”银杏姑娘带着淡淡地忧伤点点头,一剪复一剪,青丝皆不见,她也这才明白,剪不断,理还乱。在这个秋天的下午,树上菊黄,树下菊黄,倒像是秋菊层层叠叠;若是不看四周,还道是春归矣。银杏树下有几丛冬青,像个小矮人一样仰望着漫天黄叶,不多时,银杏树已经为他们编织出一套黄叶衣来,他们也像一个个小小银杏树,抬着懵懂、笨重、稚嫩的头颅,围在银杏树周围,再也不曾感到秋天微凉。那不高不矮的限速牌上写着“15”,显得有些突兀,平素大家也不曾注意到这块牌子,但到今天,它也以宣扬后现代的艺术感自任,孤傲地站在片片花海之中,看着一个方向。这一小片天地似乎一下子吸收了邮苑所有的自然美,并用凋零的方式来绽放这最后的昙花一现。有时候我们梦想着这样的场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正是因为其梦幻、其遥远、其若即若离、其可望不可即反而增加了其魅力。当我们看见今天的银杏树,我们就知道梦想现实了。这是一种不容置辩、无可争议的美。美,当我们谈及美时,美的颜色是什么?有人说白色,有人说紫色,有人说绿色,有人说蓝色,有人说五颜六色。可是当我们看到今天的银杏树,当我们只看到绵绵不尽的淡黄色、深黄色,我们几乎立马确定,美的色调即是黄色。当艺术家创作作品时,他们都希望诞生的作品时完美的,而作品的原型略有残缺——这种残缺唯有他们伟大的艺术天才才能触及,而这份残缺正是发挥他们天才的余地,作品的原型让他们看到了完美的潜力(并非完美本身),他们绝不愿意仅仅作为完美的复制者、搬运工——这样艺术的美才能高于生活,但有时候生活本身的艺术就已经高于艺术家的天赋了,这只能迫使艺术家跪拜在生活之美的裙摆之下,乞求再现她的美。今日的落叶之境即臻于完美,音乐家的乐句总不能穷尽这秋意含春、悲兮远兮的乐感,作家的篇章总不能写尽这孤冷傲哉、空灵悠悠的蕴意,画家的画纸总不能凃出飘然渺然、凉凉淡淡的灵境。一个小孩,扎着小发髻,穿着蓝色上衣,黑色裤子,粉红小鞋跑跑跳跳坐在了落叶堆里,他抓起几片银杏叶放在自己的腿上,低下头像数星星一样数着。不远处的快门声拍下了这绝美的一幕,小孩童在镜头中变成了小天使,这片景色也仿佛来自蓬莱仙境,悠远神秘。
暮色时分,秋阳悄无声息地钻进了被高楼大
暮色时分,秋阳悄无声息地钻进了被高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