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时分,昨晚那轮弯月依然淡淡的挂在苍穹之上,周围点缀着几颗暗然稀疏的微星,黑夜虽然正在慢慢褪去层层的外衣,不过距离天光大亮还为时尚早。天才一秒记住笔趣阁bqg178.com
此时宫城北门的和宁门外,早已灯火通明如白昼,人声噪杂,马骡嘶鸣,左右两侧的百官待朝阁子里,开始陆陆续续聚集了一些人。
正门前面两排红杈子旁边,肃然侍立着阁门司的知阁门事、阁门衹候以及皇城司的守门亲事官,还有殿前司的禁卫军将。遵照常朝的惯例,这个时辰,他们必须在此恭候赶来上早朝的文武常参官们。
所谓的常参官,其实是相对六参官和朔参官而言的。
朔参官一般在初一和十五这个朔望之日才可以入宫朝拜圣驾,其实具备这种资格的官员很多,其本上涵盖了所有的京朝官,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文武百官。六参官是每月进宫朝觐六次,即每隔五天朝拜一次,这些人中最低的品阶至少是七品以上的卿监郎官。
常参官顾名思义是经常陪王伴驾的官员,他们几乎每天都能入宫觐见皇帝。这些人的级别相对比较高,至少是四品待制以上的侍从官,这里面既包括左右丞相,枢密长贰,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等宰执大臣,也包括诸如中书舍人,给事中,六部尚书和六部侍郎等三省六部长官,还包括台谏长官,如御史中丞、左右谏议大夫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左右司谏、左右正言,还是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这些四品以下的台谏属官,同样可以作为常参官列席每日的朝会。由此可见,炎宋皇朝对风闻奏事监察弹劾的言官们还是格外重视的。
禁中大内的钟阳鼓刚刚敲响,常参官们便在知阁门事的引导下鱼贯而入,他们穿过厚重的城门府洞,沿着宫城内长长的御墙夹道往里走,一直走到前面常参朝会的大殿,也就是垂拱殿。
皇宫大内的基本格局是前朝后寝,从南至北依次是丽正门、大庆殿、垂拱殿、福宁宫、和宁门,原本常参官们是要从前面的丽正门进来,绕过正衙大庆殿,然后在次衙垂拱殿见驾,然而受宫城坐南朝北的方位局限,只能从北面和宁门直接入内,颇有点走皇家后门的意味。
垂拱殿前的禁卫军将们,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整齐排列,威武森严。在大殿前的玉阶之侧,分立着四名身披猩红大氅的介胄大武士,手持斧钺钩叉,一副威风凛凛的镇殿将军模样。
此刻众位常参官走到大殿前面,每人手持一柄月笏,按文东
此时宫城北门的和宁门外,早已灯火通明如白昼,人声噪杂,马骡嘶鸣,左右两侧的百官待朝阁子里,开始陆陆续续聚集了一些人。
正门前面两排红杈子旁边,肃然侍立着阁门司的知阁门事、阁门衹候以及皇城司的守门亲事官,还有殿前司的禁卫军将。遵照常朝的惯例,这个时辰,他们必须在此恭候赶来上早朝的文武常参官们。
所谓的常参官,其实是相对六参官和朔参官而言的。
朔参官一般在初一和十五这个朔望之日才可以入宫朝拜圣驾,其实具备这种资格的官员很多,其本上涵盖了所有的京朝官,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文武百官。六参官是每月进宫朝觐六次,即每隔五天朝拜一次,这些人中最低的品阶至少是七品以上的卿监郎官。
常参官顾名思义是经常陪王伴驾的官员,他们几乎每天都能入宫觐见皇帝。这些人的级别相对比较高,至少是四品待制以上的侍从官,这里面既包括左右丞相,枢密长贰,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等宰执大臣,也包括诸如中书舍人,给事中,六部尚书和六部侍郎等三省六部长官,还包括台谏长官,如御史中丞、左右谏议大夫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左右司谏、左右正言,还是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这些四品以下的台谏属官,同样可以作为常参官列席每日的朝会。由此可见,炎宋皇朝对风闻奏事监察弹劾的言官们还是格外重视的。
禁中大内的钟阳鼓刚刚敲响,常参官们便在知阁门事的引导下鱼贯而入,他们穿过厚重的城门府洞,沿着宫城内长长的御墙夹道往里走,一直走到前面常参朝会的大殿,也就是垂拱殿。
皇宫大内的基本格局是前朝后寝,从南至北依次是丽正门、大庆殿、垂拱殿、福宁宫、和宁门,原本常参官们是要从前面的丽正门进来,绕过正衙大庆殿,然后在次衙垂拱殿见驾,然而受宫城坐南朝北的方位局限,只能从北面和宁门直接入内,颇有点走皇家后门的意味。
垂拱殿前的禁卫军将们,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整齐排列,威武森严。在大殿前的玉阶之侧,分立着四名身披猩红大氅的介胄大武士,手持斧钺钩叉,一副威风凛凛的镇殿将军模样。
此刻众位常参官走到大殿前面,每人手持一柄月笏,按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