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要说服不懂行又想揽着大权的人说话真是困难啊。天才一秒记住笔趣阁bqg178.com在只有李不弃和狄青两人给赵祯分析河北形势的时候,赵祯连连点头,全盘接受了李不弃和狄青“坚壁清野,坚决抵抗,逐次消耗,以精兵牵制敌人,以野战阻截辽人于太行山和黄泛区之间的洺州一带”的方略。但是把枢密院的文官们叫来之后,文官们不愿意背“坚壁清野”这个得罪人的黑锅啊,而且他们更加稳重,义正词严地指出与辽人野战必然失败,李不弃和狄青根本就是为争军功不顾国家安危,而应该按照他们的法子依托坚城阻挡辽人。
皇帝让他们一吓唬,又二虎了。不过李不弃作的一些铺垫还是起了效果,赵祯虽然最终还是接受了枢密院划片防守的战略,但同时又要求让李不弃和狄青各领一支精兵在河北游击应援,不过狄青手下的部队数量大大缩水了。本来狄青认为从京城禁军精选三万人,进可攻退可守,可是这下被缩减为不足两万人。
“陛下,臣以为狄将军手下的总兵力可以减少,但是骑兵决不能少于四千人。不然,野战就真的必败,根本起不到牵制作用。如果狄将军的大军起不到牵制作用,辽人打过黄河都有可能。”李不弃在危言耸听。
自从宋太祖掌权以来,大宋和皇帝给予每个将领指挥的骑兵一般不会超过两千人。这是为防止将领造反的牵制措施,几十年来已经成了根深蒂固的潜规则。所以皇帝还没说什么,梁适就出于对武将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也是出于对河北坚城的信任,立刻反驳道:“李军监危言耸听吧?既然狄将军的任务是牵制,又不是决战,要那么多骑兵做什么?光是粮秣供应就难以办到。”
李不弃毫不掩饰自己对梁适的鄙视:“你们这些人没有上过战场根本不懂,辽人能深入到河北腹地的必定是骑兵,只能用骑兵牵制。没有四千骑兵,辽人只要抽出少量兵力监视即可,然后愿意打哪里就可以全力打哪里。我官军分散在各个城里根本无法互相支援,辽人完全可以各个击破。而且没有足够强大的骑兵作为以防万一的手段,万一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怎么办?难道又要让陛下御驾亲征?”
一听御驾亲征这个词儿,皇帝明显的心里就一哆嗦。不但皇帝心里哆嗦,庞籍和梁适等人心里也都一颤——当年逼着真宗皇帝御驾亲征的寇准可就是因为此事在皇帝心里成了恶人,落得个病死雷州的下场,万一真要是出现最坏的情况,让谁再来逼这位皇帝御驾亲征呢?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庞籍看了一眼李不弃,咳
皇帝让他们一吓唬,又二虎了。不过李不弃作的一些铺垫还是起了效果,赵祯虽然最终还是接受了枢密院划片防守的战略,但同时又要求让李不弃和狄青各领一支精兵在河北游击应援,不过狄青手下的部队数量大大缩水了。本来狄青认为从京城禁军精选三万人,进可攻退可守,可是这下被缩减为不足两万人。
“陛下,臣以为狄将军手下的总兵力可以减少,但是骑兵决不能少于四千人。不然,野战就真的必败,根本起不到牵制作用。如果狄将军的大军起不到牵制作用,辽人打过黄河都有可能。”李不弃在危言耸听。
自从宋太祖掌权以来,大宋和皇帝给予每个将领指挥的骑兵一般不会超过两千人。这是为防止将领造反的牵制措施,几十年来已经成了根深蒂固的潜规则。所以皇帝还没说什么,梁适就出于对武将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也是出于对河北坚城的信任,立刻反驳道:“李军监危言耸听吧?既然狄将军的任务是牵制,又不是决战,要那么多骑兵做什么?光是粮秣供应就难以办到。”
李不弃毫不掩饰自己对梁适的鄙视:“你们这些人没有上过战场根本不懂,辽人能深入到河北腹地的必定是骑兵,只能用骑兵牵制。没有四千骑兵,辽人只要抽出少量兵力监视即可,然后愿意打哪里就可以全力打哪里。我官军分散在各个城里根本无法互相支援,辽人完全可以各个击破。而且没有足够强大的骑兵作为以防万一的手段,万一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怎么办?难道又要让陛下御驾亲征?”
一听御驾亲征这个词儿,皇帝明显的心里就一哆嗦。不但皇帝心里哆嗦,庞籍和梁适等人心里也都一颤——当年逼着真宗皇帝御驾亲征的寇准可就是因为此事在皇帝心里成了恶人,落得个病死雷州的下场,万一真要是出现最坏的情况,让谁再来逼这位皇帝御驾亲征呢?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庞籍看了一眼李不弃,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