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看完后,沉思片刻,点评道:“写的很精彩,但还是有几个硬伤。”
“你说。”
“一,不是很明白,既然村里人都知道林小明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到故事结尾,大家才最终疏远他,不再和他来往?你如果一开始就知道一个人很虚伪,你还会和他来往吗?这一点需要改一改,因为不符合实情。”
故事的第一个内容是这么写的,二喜的儿子娶老婆,林小明提了两斤猪头肉上门吃喜宴。碍于同村人的面子,二喜就让他进去。宴会进行到一半,二喜家忽然着起火来,吃宴的人都来灭火,林小明却不见了踪影。
第二天林小明就上门对二喜说,哎呀,昨天喝酒喝得太多,醉倒在路边。没办法帮忙来灭火,下次遇到事情,就招呼老哥,老哥一定来帮忙。但村里人其实都知道林小明酒量很好,昨天根本没喝醉。
第一个故事里其实就已经差不多点明了林小明是一个非常虚伪的人,再到后面谈论林小明这个人的真实性格,显然就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因为前文就已经完全点明了,就没有一步步揭开悬念的那种感觉。
这就好像一个凶杀案,明明告诉你凶手已经是谁。可你还是要一步一步地去揭开他的犯罪经过,然后再把这个人抓住,就变成了一件把饭叫饥的事情,属于结构顺序上的毛病。
“二,酒友的这个故事,也是在告诉人们林小明的真实面目。这种情况属于那种人们还不知道他是个怎么样的人,而第二个故事就是将人们以为他是个好人的信念,变得将信将疑。可第一个故事,就已经说明了人们已经完全知道他就是个虚伪的骗子,所以这个故事为什么要放到第一个故事后面?我觉得别人的文章,都是一步一步来,将真相放到最后。你的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开头告诉人们这人不好,然后又说他是怎么从好到坏,有点反客为主的意思。不妥不妥。”
第二个故事更有意思,林小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酒友,平时林小明非常穷,买不起酒,这个酒友就经常请他喝酒,两人是非常好的关系。那个酒友也自以为跟林小明关系非常不错,是他最好的朋友。可是在这个酒友遇到困难,想找林小姐帮助的时候,却根本找不到他人。故事的内容大体是这样的,有一天酒友去隔壁村串门,在回来的路上,忽然遇到仇人,仇人喊了几个人追打他,一路追到村口林小明家门口,酒友就来林小明家敲门求救。
林小明本来在家,可是看到外面的一切,就立即藏得严严实实的,躲在房里不出声,害得朋友被
“你说。”
“一,不是很明白,既然村里人都知道林小明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到故事结尾,大家才最终疏远他,不再和他来往?你如果一开始就知道一个人很虚伪,你还会和他来往吗?这一点需要改一改,因为不符合实情。”
故事的第一个内容是这么写的,二喜的儿子娶老婆,林小明提了两斤猪头肉上门吃喜宴。碍于同村人的面子,二喜就让他进去。宴会进行到一半,二喜家忽然着起火来,吃宴的人都来灭火,林小明却不见了踪影。
第二天林小明就上门对二喜说,哎呀,昨天喝酒喝得太多,醉倒在路边。没办法帮忙来灭火,下次遇到事情,就招呼老哥,老哥一定来帮忙。但村里人其实都知道林小明酒量很好,昨天根本没喝醉。
第一个故事里其实就已经差不多点明了林小明是一个非常虚伪的人,再到后面谈论林小明这个人的真实性格,显然就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因为前文就已经完全点明了,就没有一步步揭开悬念的那种感觉。
这就好像一个凶杀案,明明告诉你凶手已经是谁。可你还是要一步一步地去揭开他的犯罪经过,然后再把这个人抓住,就变成了一件把饭叫饥的事情,属于结构顺序上的毛病。
“二,酒友的这个故事,也是在告诉人们林小明的真实面目。这种情况属于那种人们还不知道他是个怎么样的人,而第二个故事就是将人们以为他是个好人的信念,变得将信将疑。可第一个故事,就已经说明了人们已经完全知道他就是个虚伪的骗子,所以这个故事为什么要放到第一个故事后面?我觉得别人的文章,都是一步一步来,将真相放到最后。你的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开头告诉人们这人不好,然后又说他是怎么从好到坏,有点反客为主的意思。不妥不妥。”
第二个故事更有意思,林小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酒友,平时林小明非常穷,买不起酒,这个酒友就经常请他喝酒,两人是非常好的关系。那个酒友也自以为跟林小明关系非常不错,是他最好的朋友。可是在这个酒友遇到困难,想找林小姐帮助的时候,却根本找不到他人。故事的内容大体是这样的,有一天酒友去隔壁村串门,在回来的路上,忽然遇到仇人,仇人喊了几个人追打他,一路追到村口林小明家门口,酒友就来林小明家敲门求救。
林小明本来在家,可是看到外面的一切,就立即藏得严严实实的,躲在房里不出声,害得朋友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