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月至六月,张汝津就带着其团队实地考察,他们先后走访了京都、魔都、香江、鹏城等地。

    在魔都,张汝津一行受到了时任市长的热情接待。几次接触下来,最终拍板,确定中芯第一期投资落户于魔都浦东的张江高科技园区。

    六月底,中芯国际在浦东破土动工。

    九月中旬,我和佟雨琴及冯军、胡斌等一行人到了浦东的张江高科技园区。

    浦东新区张江路18号,张汝津等一帮中芯国际的高管亲自在园区门口迎接。

    待张汝津等人带领我们到园区内部一栋比较大的办公楼前停下,只见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已经挂牌。

    “李先生,这一栋办公楼是我们暂时向园区租用的,待明年我们自己的新厂区建好才搬过去。”

    “张博士,动作挺快的!”

    “我已经耽搁了不少时间,这一次,怎么也要赶上来!”

    “好好好,张博士,辛苦了!”

    “李先生,这是你的员工牌!”这时,张汝津从一个工作人员手中拿过一张员工牌递给我。

    我一看,员工识别证编号是e000001,职务空白。

    再看张汝津胸前挂的员工识别证,编号是e000002,职务是总经理。

    挂上编号是e000001的员工牌,一行人来到已作了充分准备的会议室,张汝津主动开始介绍中芯国际的近况。

    “我们中芯国际在张江科技园区的第一期工程,计划投资一百二十亿,其中包括民办中芯学校和幼儿园!”

    “如今内陆还在做0.5微米的芯片,而国际上已经在做0.13微米的芯片,两者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

    “用业内的行话来说,内陆在这一块的水平与国际上隔了大约5代,我们准备做的,就是追赶,缩短代差,到完全跟上。”

    “如今资金和政策上我们都有了条件,至于人才和技术,我张汝津29岁进入米国德州仪器,就开始与芯片行业结下不解之缘。”

    “在德州仪器,我从小工头做起,带着工人从安装、生产到维修,全过程参与。”

    “前前后后我参与了9个芯片厂的建设,这些工厂遍布于米国本土和新加坡、意大利、日本、湾湾、泰国等地。”

    “而1990年代初期在新加坡建造的8英寸芯片厂,为我们内陆芯片行业打下最重要的基础。”

    “因为这个厂的建造,除了整整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