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冬梅的大力气,众人皆惊艳了一回,后,渐渐习以为常。

    日子过得飞快,一眨眼就到了赵兰出嫁的日子。

    那一小盒子珠宝首饰拿出来登记上册时,大家都惊呆了。

    “姐,好漂亮!”赵菊惊呼。

    “兰儿,这哪来的?”赵沈氏皱着眉。

    “蒋云舒给的。”

    赵沈氏:“……”

    “啊!哦!”

    其实,有这一盒首饰,嫁妆到汉都也是进不了他人的眼。不过,在这小小的赵家村,却是令所有人羡慕的。

    柳老爷,王老爷,县令,里正,张家,季家,都来添了妆。还有那谭公子,亲自送来了一块玉佩。

    赵兰打扮妥当,跪拜赵大壮和赵沈氏。

    坐在上方的赵沈氏含着泪,展着笑望着如花般娇艳的女儿,呐呐不得语。

    赵菊和秋儿还不太明白这些,他们笑得欢,抵去了屋内不少哀愁。

    婚礼在汉都。所以,得提前去汉都。

    拜别了爹娘,在赵春以及蒋家的护送下去往汉都。

    赵家热闹的办着喜宴,赵兰冷冷清清的上了路。

    一路,倒也顺风顺。就是一路风尘仆仆,劳累不堪,不如现今的动车飞机来得快且舒适。

    陆路很无聊,整天都在马车上。走的官道,这官道还没赵家村的路平坦,颠得人都快散架了。一路上,也没什么风景。要不是荒地,就是荒山,没有人烟,荒凉而让人感到害怕。偶尔路过村庄,村庄俱是差不多,贫穷中透着荒凉。进城也不会停留,只是晚上住一宿。晚上坐在驿站。饭菜送到房间内。

    水路相对陆路要好一点。船还比较大,在水并没有太摇晃,赵兰也不晕船。路上停过两次船,一次在秦棉镇,一个比竹柳镇要大一些的镇。走水路的大概都会在此停留。所以,此镇要比竹柳镇繁华多了。

    不是集市,街上也是人来人往,虽谈不上摩肩接踵,但也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这边的店铺跟竹柳镇又不一样。

    茶楼酒肆多,五湖四海的东西齐聚在这里。南边的茶叶,北边的药材,东边的海鲜,西边的毛皮。

    吃食品种也多,北边的辣,西边的辛,男边的甜,东边的咸。辣子汤,西葫饼,烙饼,云糕,……

    瓷器,牛角梳,泥人,绢绸,玉石,琉璃,铜器,剑铺,当铺,银楼,……

    “小姐,你看,这珠子好漂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