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辈子,总是在求,和不求之间徘徊者,有所求,也有所不求。

    蔡邕,他的前半生,忠君两个字,已经贯彻了所有的主题,为了这大汉,也为了灵帝,他奔波劳碌的半辈子。

    当初被放逐江东,是他给灵帝扛下了锅。

    为了朝廷安稳。

    也为了灵帝能保存拿着帝王之威,他甘愿承受这苦难。

    而他的下半生。

    仿佛是从黄巾之乱开始。

    那时候的大汉,已经是一个暮气的皇朝了。

    为了挽救大汉皇朝,为了重现大汉盛世,他也用尽了力气,甚至可以搭上自己的女儿,搭上自己那经营了一生的名誉。

    当初之所以会把女儿嫁给了牧景。

    嫁给了贼寇出身的牧氏。

    那是为了拉拢了光熹朝第一权臣牧山。

    只要牧山好好辅助少帝,他相信,大汉皇朝,还是有希望了。

    可惜,有些事情,难如人愿。

    大汉,还是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走向了末代,让这世道,也成为了一个乱世,诸侯乱战,重演四百年前的世道。

    他的希望,也随着的刘协的一步步臭棋,变成了绝望。

    刘协杀其兄刘辩灭嫡母何太后,这为其一之罪,本就是儒家礼仪所不能容忍的一桩罪而已。

    可为了天下,也不是不能忍。

    蔡邕忍住了,他虽然心在牧营,可心在汉,始终不愿意出仕途,始终不愿意辅助牧景,因为他对汉室,还是希望。

    可后来呢?

    西凉董卓把持朝政,刘协最后沦为傀儡,越发让他变得失望。

    关中之战。

    算是唯一的一步好棋,却更加的体现了,刘协在这乱世之中的微不足道,哪怕干掉了董卓,他也没有重整天下的能力了。

    不过只是从董卓的傀儡,变成了曹操的傀儡。

    这样下去。

    汉室还有什么希望。

    蔡邕选择出出仕,一方面是不想和牧景僵持,让自己的闺女搁在中间难受,另外一方面,未尝不是一个观望时势。

    当初在牧景进行新政推广的时候,他和牧景约下一个赌注,就是对牧景的一个考验。

    牧景做到了。

    他也认输了。

    输了心里面的大汉皇朝,输了几十年维持的忠君之念。

    算是为天下百姓,服一次软了。

    因为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