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家村不大,不到一百户人家,分住在四五个山坡和沟里,几乎没有什么平地,许多的水田还是农业学大寨的时候,那时是公社组织干部、知青、民兵和老百姓沿一条条山坡挖土垒石而成,这样,也就可以和平地一样一年两季庄稼了,一季水稻一季麦子,只是靠天吃饭的时候很多,产量很低,加之每户的田地又很少,只有石头很多,山坡上是,河沟里也是,到处都是,可就是没有任何价值,所以门家村一直是汉水镇的贫困村,而汉水镇又是石强县的贫困镇,石强县又是国家级的贫困县,一级级的贫困就这样一直压在门家村人的头上了。门家村的路也不好,离到镇上的公路和原来的乡政府要走半个小时,还要过两条小河,乡政府以前还有一条小街,街上还有小学、供销社、卫生院、商店什么的,前些年乡也给撤了,所有的单位也都没有了,现在除了那些沉旧的房子住了些百姓外,小街也就荒费了,还好,离公路最近的河上前几年修建了一个水泥桥,离村近的河还是用木头捆搭的便桥,机动车也就只能开到这便桥的前面了。上了公路,到汉水镇上走路也得一个小时,做车就快了,不到半小时,
门家村里稍微有些能耐的人,都是到外面跑生意做买卖,有力气的,都是长年在外面去打工,有门路的,就举家迁移到了镇上或者县里,到了现在,就只有不到四十来户人家仍然守在门家村,守着这些山坡、种着这些土地、看着这份家园,这四十来户里大多是些以前没有文化,或者身体不是太好,或者因为家里有病人、有学生上学欠了债的人家,总之一句话,都是些穷困户,都是些没办法的人家。
门德贵就是这样的人家。门德贵三兄弟,他是老大,他父亲在的时候,家里就穷,所以他是一天书也没念,大字不识一个,他不抽烟不沾酒,两个兄弟,老二读了初中,现在在外面做饮食面皮生意,养了两个小孩,一男一女,经济也是一般,老三是上了学,中专师范毕业后,就在镇上小学教书,媳妇没有工作,只养了一儿子,经济也只略好一点。门德贵的身体一直比较单薄,年轻的时候就力气不大,现在老了,更是有些虚弱,他的老伴和他一样,也是目不识丁,身体也不太好,有着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一到季节,整天就不能离开去痛片的支撑了。
家里有三间土房,还是门德贵父亲在的时候,和他一起盖的,老二、老三在门家村也就没房子了,平时也难得回村,只是到了每年的清明和年三十,要给老人烧纸了,会回来一趟,完事了,很多时候饭都不吃就又走了。
门德贵没文化
门家村里稍微有些能耐的人,都是到外面跑生意做买卖,有力气的,都是长年在外面去打工,有门路的,就举家迁移到了镇上或者县里,到了现在,就只有不到四十来户人家仍然守在门家村,守着这些山坡、种着这些土地、看着这份家园,这四十来户里大多是些以前没有文化,或者身体不是太好,或者因为家里有病人、有学生上学欠了债的人家,总之一句话,都是些穷困户,都是些没办法的人家。
门德贵就是这样的人家。门德贵三兄弟,他是老大,他父亲在的时候,家里就穷,所以他是一天书也没念,大字不识一个,他不抽烟不沾酒,两个兄弟,老二读了初中,现在在外面做饮食面皮生意,养了两个小孩,一男一女,经济也是一般,老三是上了学,中专师范毕业后,就在镇上小学教书,媳妇没有工作,只养了一儿子,经济也只略好一点。门德贵的身体一直比较单薄,年轻的时候就力气不大,现在老了,更是有些虚弱,他的老伴和他一样,也是目不识丁,身体也不太好,有着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一到季节,整天就不能离开去痛片的支撑了。
家里有三间土房,还是门德贵父亲在的时候,和他一起盖的,老二、老三在门家村也就没房子了,平时也难得回村,只是到了每年的清明和年三十,要给老人烧纸了,会回来一趟,完事了,很多时候饭都不吃就又走了。
门德贵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