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崇有个特殊的嗜好,喜欢当廷杖刑朝臣。在这位尚书省右仆射的眼里,无论多大的罪行都比不过杖杀来的痛快。无论是裴伷先的谋逆案还是当日的姜皎抑或今时的郭礼。陈嘉崇揣摩圣心自认为恰到好处,杖刑无疑是最佳的刑罚。杖刑的秒处就在于此,决定一个人是生是死,完全取决于皇上的意思。
世人都说武后临朝时期杖杀大臣残暴无比,谁能想到当年裴伷先以十二岁孩童之躯尚且承受一百杖而不死,世人皆称之为奇迹,其中隐含多少故事谁又能知晓?关于杖刑中的关窍,这位陈大人倒是知道不少,不然每次启奏时都建议杖刑。行刑时行刑之人看到脚尖内外有别,即可明白犯人是死是活。若是死刑,一百杖下去皮开肉绽早见了阎王;若是活刑,一百杖不过是皮肉之苦。所以裴伷先以弱童之躯受百杖而不是,姜皎受六十杖惨死当场。
中书令倒不是为郭礼说情,张说对陈嘉崇的杖刑鄙视到骨子里面。揣摩圣心谁都在想,唯有这位尚书省右仆射抱着杖刑死活不放。裴伷先为了当日郭礼千里查案还他清白的情分,贺知章倒是一位老好人。至于宇文融弹劾郭礼,一方面新官上任,博取皇上的好感,另外一方面为吴令珪报仇。今日之乱局误打误撞都是因为郭礼而起。
李彦允放慢脚步,待朝堂上的几位清流走过之后才看到中书令张说和宁王李成器联袂而来。
“王爷,张大人,关于郭礼一案,不知该如何审理?圣上是什么意思?”
“刑部的事情倒问起外人来了,李尚书越来越懂得为官之道。郭礼不能死,本王欠郭礼一份情分,索性还了与他。”
“具体案卷还没有看过,相关人等还未传唤询问。李尚书这么急于下论断,可不是刑部该尽的职责。”
“公主遭遇非礼,无论结果如何,此事已经传遍长安城。皇上本来命郭礼为万安公主选驸马,闹了这么一出,公主还怎么选驸马?”李尚书道。
“事关公主清誉,还是尽快查清真相给皇上一个交代。”张说道。
三人来到刑部大堂,当日事发之时所有在场人员均有口供。谁也没有看到郭礼进永宁宫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如果要查明真相,还需盘问两位当事人。这件案子看似人证物证齐全,其中最大的漏洞在于没有目击证人。永宁宫内侍卫、宫女恰好离开,郭礼恰好胆大包天非礼公主,至于那方手帕,公主一口咬定是失窃之物。郭礼偷偷拿一块手帕有什么用?
永宁宫。
“公主,外面刑部来人请公主前去审
世人都说武后临朝时期杖杀大臣残暴无比,谁能想到当年裴伷先以十二岁孩童之躯尚且承受一百杖而不死,世人皆称之为奇迹,其中隐含多少故事谁又能知晓?关于杖刑中的关窍,这位陈大人倒是知道不少,不然每次启奏时都建议杖刑。行刑时行刑之人看到脚尖内外有别,即可明白犯人是死是活。若是死刑,一百杖下去皮开肉绽早见了阎王;若是活刑,一百杖不过是皮肉之苦。所以裴伷先以弱童之躯受百杖而不是,姜皎受六十杖惨死当场。
中书令倒不是为郭礼说情,张说对陈嘉崇的杖刑鄙视到骨子里面。揣摩圣心谁都在想,唯有这位尚书省右仆射抱着杖刑死活不放。裴伷先为了当日郭礼千里查案还他清白的情分,贺知章倒是一位老好人。至于宇文融弹劾郭礼,一方面新官上任,博取皇上的好感,另外一方面为吴令珪报仇。今日之乱局误打误撞都是因为郭礼而起。
李彦允放慢脚步,待朝堂上的几位清流走过之后才看到中书令张说和宁王李成器联袂而来。
“王爷,张大人,关于郭礼一案,不知该如何审理?圣上是什么意思?”
“刑部的事情倒问起外人来了,李尚书越来越懂得为官之道。郭礼不能死,本王欠郭礼一份情分,索性还了与他。”
“具体案卷还没有看过,相关人等还未传唤询问。李尚书这么急于下论断,可不是刑部该尽的职责。”
“公主遭遇非礼,无论结果如何,此事已经传遍长安城。皇上本来命郭礼为万安公主选驸马,闹了这么一出,公主还怎么选驸马?”李尚书道。
“事关公主清誉,还是尽快查清真相给皇上一个交代。”张说道。
三人来到刑部大堂,当日事发之时所有在场人员均有口供。谁也没有看到郭礼进永宁宫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如果要查明真相,还需盘问两位当事人。这件案子看似人证物证齐全,其中最大的漏洞在于没有目击证人。永宁宫内侍卫、宫女恰好离开,郭礼恰好胆大包天非礼公主,至于那方手帕,公主一口咬定是失窃之物。郭礼偷偷拿一块手帕有什么用?
永宁宫。
“公主,外面刑部来人请公主前去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