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功臣再杀托孤舅

    持中庸老相保平安

    雍正在夺位斗争中,最倚重两个人:一个是在西北统帅几十万兵马的大将军年羹尧,一个是在宫中受康熙遗命将向众皇子宣读传位遗诏的隆科多。年羹尧把老十四经营了多年的西北几十万兵马,尽入毂中,为我所用,所以允禵奔丧,在先帝灵前除了发点脾气,耍点无奈,别无办法。因为兵权易手到了年羹尧手里。

    至于隆科多,更是至关紧要的人物,没有他把“传位十四阿哥”篡改为“传位于四阿哥”,那么康熙以后的历史将要重写。

    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这是被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了的真理。雍正收拾了他几个最恨的兄弟,黑下心来又要诛杀保他坐稳了江山的功臣年羹尧,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了。

    几乎就不要找任何道理。

    先帝爷康熙计杀保他登基的顾命大臣鳌拜,还因为鳌拜权倾朝野,怕他篡位夺权。当三藩作乱,吴三桂数十万叛军占据半壁江山、西有***拥兵十万,北有察哈尔叛军逼近京畿,大清朝面临生死存亡之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汉臣周培公为统帅,与图海一举击溃察哈尔叛军,收拾平凉***兵马,最后剿灭长江以南的吴三桂叛军。周培公可谓为康熙再造天下,功劳盖世。

    可是三藩平定以后,康熙却把他贬到盛京当了一名小小的提督,让满族王爷监视他的一举一动。这个功劳赫赫的周培公,不几年郁郁病死。

    康熙没有别的理由,就怕他成为第二个“吴三桂”。

    雍正要杀年羹尧,也无非因年羹尧平定青海,功劳显赫,统兵三十多万,雄踞西北,已成尾大难甩之势。他怕年羹尧再成为雍正朝的“鳌拜”、“吴三桂”,这是他要搬掉年羹尧的真正用意。

    正史的记载是雍正三年三月,年羹尧表贺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将“朝乾夕惕”,错写成了“夕惕朝乾”,于是雍正借题发挥下诏切责曰:

    年羹尧,红古庙途次奏悉,览奏不胜骇然:你

    是吃醉了酒,还是因杀人太多神夺了你的魂?

    朕倒一片佛心,将田折发给你看,不过欲启你

    天良,从此敛去锋芒,精白乃公忠事主而已。

    尔乃大放厥词,以断不可对父兄言之对朕,丧

    心病狂至于此极!这些话你只索寻田文镜言去

    !况尔折中“朝乾夕惕”四字,居然作“夕惕

    朝乾”,轻慢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