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第一吏 >
    
    沂源的风势逐渐回归于平静,一切都开始按部就班,波澜不许。

    李春来这段时间却并没有做出什么动作,而是一直保持着一个相当低调的状态。

    就是练兵,造武器,造铠甲,酿白酒,自己闷头搞。

    这倒不是说李春来不想刺激沂源的经济,帮助其尽快恢复且发展,而是,李春来现在的心态已经愈发平和。

    沂源的确是李春来的家乡,李春来的一切,都与这片土地割舍不开,但归根结底,现实点说,沂源还是太小也太弱了。

    就此时的状态,他李三爷在还好,能维持住局面,保证沂源的老百姓能受益。

    可,接下来李春来忙起来,包括后面去辽地出征呢?

    又凭什么能保证,他李三爷创造出来的这些机会,不被窃取胜利果实?

    让那些李春来并不喜欢的人,吃的脑满肠肥?

    所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到此时,李春来已经很明白,沂源的潜力,已经被他压榨的差不多了。

    若再拔苗助长,恐怕,他李三儿非但不再是沂源的俊杰,沂源父老的骄傲,反而要成为罪人。

    毕竟,李春来此时已经从沂源抽调了两千余战兵,还有一千四五百的辅兵。

    再这般逮着这一只羊撸……

    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了。

    就如同丁公公对他李三儿的那掷地有声的回复一般。

    看着是他丁公公一切尽在掌握,可,知道前因后果的李春来,又是怎么看呢?

    倘若,一个多月之后,丁公公知道了真相,还能像是表态时那么自信吗?

    所以,在没有能力彻底操盘之前,李春来还是愿意让事情顺着这正常的轨道来发展。

    或许节奏是慢了点,却无疑会更加稳妥。

    真要爆点的话!

    那,至少也得等到李春来再在辽东,斩下什么切实的战果之后吧。

    ……

    八月十六,陪家人过完了中秋之后,李春来便是带着三百多亲兵,前往青州。

    与之随行的,还有陈如意、风娘、二少奶奶这三个塑料姐妹花。

    不知何时,她们已经是形成了一个小团体。

    目前,京里已经传过来比较靠谱的消息,新皇泰昌皇帝登基的时间,大概会在八月下旬末。

    这个节点,正好给了李春来操作青州事务的时间。

    毕竟,相比与沂源这弹丸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