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释厄录 >
    
    礼乐射御书数,君子六艺。

    乐为大乐,共有六曲,上古乐舞《云门大卷》专为祭祀皇天,帝尧作《咸池》祭后土,舜有《大韶》祭四方神灵,禹有《大夏》祭山川,周有《大濩》《大武》祭祖先。

    击兽鼓,撞铜钟,敲玉罄,吹石埙,低沉嘶喊,气发于心,扬于口,浑厚纯澈,苍凉激昂,天地共鸣,震慑心灵,为大乐。

    孔夫子听大乐,评为四字,尽善尽美。

    从此大乐纳入儒家君子学业中,可惜战国凌乱,秦末暴动,即至天下归于汉,大乐遗失殆尽,仅余《大濩》《大武》。

    失者已矣。天下大定,乐门得以大兴,不再只是禁锢于深宫,转而走入民间,小曲,歌舞,百戏,琴操,燕乐,宫调,蓬勃发展起来。

    乐器也不再局限于兽皮做成的大鼓石头雕琢的玉罄,音乐大家苦苦琢磨,也不乏海外来客引进,中土大地出现了胡,琴、萧、笛子,筝,琵琶,箜篌等乐器,多有管弦,皆以丝竹概括而称之。

    丝竹之声,以琴为最。

    琴有七弦,法天上七星,有七调,宫商角徵羽文武,可弹三音,泛音空旷豁达似天朗气清,散音沉稳纯和似大地厚重,按音缠绵迤逦如红尘人间。

    伏羲调琴,引天地人三才神灵注入琴弦,清朗,醇厚,含蓄,恰如古之君子。

    一柄古琴,一壶美酒,一柄长剑,琴边红袖添香,江湖自有逍遥。

    当然,附庸风雅的纨绔子弟大多关注的是弹琴的美人指,秦楼楚馆中的娇俏美人,大多都有一手好琴艺,素手轻调,丝竹之声勾挑心火,引下天雷,自然财源滚滚入红楼。

    奔月山顶,二三十丈的空间,山石青白,一片平坦,并未有人工雕琢痕迹。山崖边环绕着一队火龙卫,个个都手拎火枪,举着火把,山顶一片灯火通明。

    赶上来的戚辰站在铁凌霜身后,眯着眼看去,阙月台上盘坐着一个白衣女子,轻纱遮面,离得老远,看不太清楚,只是身影颇为苗条美妙。

    身边两个人都静静的站着,身上散出淡淡的危险气息,戚辰咧了嘴,扫了眼场中,山崖边护卫的火龙卫身后,纨绔弟子衣衫华丽,三五成堆的扎着,肩上扛着鹰,脚下趴着猎犬,周边清理出小片小片的空间,架起烤架,自有家奴烤着兔子獐子,还有野鸡小鹿。

    浓郁香味飘来,戚辰不禁咽下口水,目光移到一边。纨绔子弟内层里一圈,每隔几步都摆放着一个长长木案,左侧空空荡荡,都没有入座,好像再等着什么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