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是多事之秋。

    L大校辩论赛开赛。

    法学院承办"国内经济法高校论坛"。

    院学生会面临换届选举,骆婷要潜心找工作,我竞选副主席。

    跟这些比听上去不值一提的是,沈思博被要求请我一寝室女生吃饭。因为他上次"把庄凝拐走一个晚上害她们好担心",呸。

    我被院办抽调过去,写发邀请函,置办礼品,打电话。嘉宾有国内知名教授,法学权威,以及市教育厅和执法机关领导。

    事情看着简单,做起来却琐碎,每一位都要确定送达,收取回执。有人未必拿你当回事,颇不耐烦,你还得耐心跟他沟通。

    论坛排在十月的第三个周末,而那周周六下午是辩论赛的初赛,法学院对经院。后者也是L大的王牌学科,一个两个出来的都是嚣张的主,都觉得自己是未来的索罗斯巴菲特,动不动就要抄华尔街的底。

    我不是不紧张的。

    论题没多大新意,知易行难和知难行易,我们正方,持前者。

    对方火力集中在二辩,这个男生长的一脸商战,攻辩时有如德摩斯梯尔尼附体,言辞犀利,滔滔不绝,每次都捡准要害下口,连辩友的发言都抢。

    以至于他们的三辩坐在一旁,眼神都飘了,基本没有发挥的机会。

    对方气势太盛,我们这边一辩那个女孩明显有点慌,做攻辩小结时,最后一个磕巴,读成了"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知难行易。"

    底下立刻有哄声。这就相当于,球场比赛队员一脚踢进了自家球门。

    经院那边有人呼哨,喝倒彩。法学院人人面色阴沉。一辩坐下时脸都白了。

    对方二辩起立,陈词前先微笑:"首先,感谢对方辩友支持我方观点。"

    我本来也慌,这下怒了。

    接着我就想到了怎么扳回来。

    我起身,双手按住桌沿,上身挺直,发言时刻意微微前倾:

    "各位,我方一辩方才在表达上出现了谬误,请问,是她不知道我方观点吗?相反,她知,而行错。这恰恰证明了我方观点,知易行难啊,这位辩友。"

    句尾扬上去再落下来,不要怀疑,我成心的。

    大概一两秒钟之后,场内开始鼓掌、喝彩,还有人跺脚,忒不冷静。

    对方足有十几秒无人起立反驳,二辩瞪着我。最后是三辩站起来,含糊了几句。

    有时候能力相当,士气就是胜利的指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