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新顺1730 >
    
    路走到了这里,抄作业已经没法抄了,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找出一条属于大顺自己的路。

    康不怠的想法是好的,走到这一步,既然已经没法以史为鉴了,那就他山之石以攻玉。

    但第一步就没法“攻”。

    整件事的难点,在于事发之前的启蒙,而不在于事发之后的制度。

    换言之,欧洲现在需要的是描绘一个理想国;而大顺这边则是怎么走到“三代之治”。

    一直以来,大顺这边有“西学东渐”,欧洲那边其实也有“东学西渐”。

    法国那边能搞出轰轰烈烈的大事,某种程度上、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还真得感谢大顺大明、感谢中国。

    可大顺这边不行,没办法学那些启蒙学者,搞出一个“中国这样的理想国”的工具人,只能往“三代之治”的方向挖。

    难点就在于怎么挖?怎么破题?

    正如康不怠所说,天朝数千年的骄傲,心态上不允许世界上有比天朝更完美的国家,除非烂到真的谁也比不过了。

    可以有理想国,但这个理想国只能从历史里挖三代之治。

    反观欧洲,则可以用天朝做一个完美的、启蒙用的工具人。

    事实上,此时的欧洲人眼中,有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中国的形象。

    而这两种形象,随时可以根据需求无缝切换——有点像是后世美国需要国会批钱的时候,就高呼威胁论;不要钱的时候,就高呼不堪一击崩溃指日可待。

    此时也完全一样,既可以是“静止的历史”、“文字是神灵时代的野蛮遗留”、“儿童一般的理解能力”、“傲慢地故步自封”。

    也可以变成“一心追求先进的科技”、“最完善的法律”、“最开放的心态”、“最谦卑的道德”、“最自由的宗教”。

    至于真相,没人在乎,中国只是一个“工具人”,在需要的时候合适的变身。

    哪怕是此时百夫长号战舰上认为是“野蛮的愚昧、人类孩童时代”的瓦尔特,影响他如此思考的维柯的本意,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根本不在意中国,目的还是本国的启蒙,描述的中国只是作为一个工具。

    逻辑也很简单。

    时代要变化,过去的一切都是不好的,要启蒙人们推翻旧时代的一切。

    所以,静止的历史不好、滚滚向前才是好。

    要和旧时代的一切进行割裂,不能因为“传统”就裹足不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