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新顺1730 >
    
    话只是寻常的话。

    但话里面所描绘的场景,着实吓人。

    但孟松麓也知道,刘钰不是在危言耸听。

    废弃运河的影响,其实至今只有江苏一省完全消除了,靠的也是几十万的闲民雇工转型,和急剧扩张的对外贸易。

    从京畿到皖北,废运河的遗留问题,只是被压住了,可并没有被解决。

    农民起义很可怕。

    农民起义里面,掺上工商业者、河运漕工,那事儿可就更大了。

    黄河决口这个事,伴随着海运兴起,已经不需要讳疾忌医。

    大顺的选择,其实也真的很有限。

    刘钰说,或者朝中很多人说,运河废弃,兴于海运,则淮河可治。

    敢说这些话的人,庙堂之上、江湖之远,加起来不下一万。

    可,要说我能根治黄河……

    敢说这句话的人,大顺一个都没有。

    治不了。

    这是个现实。

    江苏已经是天下财税之半。

    淮南垦区提供了大顺第一的长绒棉产量。

    徐州煤与松苏工商业的密切关系,工商业与朝廷赋税的密切关系。

    这些非常现实的东西,也如刘钰所言:当运河被废弃的那一刻,保北不保南的传统黄河水灾政策,就宣告结束了。

    大顺不会选择让黄河向南泛滥的。

    海运兴起,使得大顺朝廷与松苏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海运兴、钱财到位,粮米到位,那么镇压也好、赈济也罢,都有操作空间。

    这句话说得不需要那么直白。

    潜台词就是,如果黄河从河南决口向北, 朝廷或许会默许其夺济水入海, 而不是琢磨着复黄河故道。

    而这些年刘钰的改革,江苏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得大顺对于黄河决口的善后政策,其实有了一定的倾向性。

    关东地区, 辽河平原, 可以提供上百万人的粮食所需。

    别的不敢说,高粱米管够。

    而放弃保北不保南的政策, 也就意味着灾民基本出现在河南北部、鲁西南、鲁西北、冀东南。

    这些地方的人, 如果朝廷有心,可以组织他们闯关东。

    辽河流域, 是资本所喜欢的地方, 因为那里可以种植商品化的大豆。

    而辽河运输线之外的地方,还有大量的土地。

    凭借这些年江苏把辽河流域拉进商品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