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全职制作人 >
    
    第四四二章                笼中鸟

    前世今生三次参与大制作电影经验让秦景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真正大制作大场面电影拍摄里强调的是导演的调度组织能力而不是实际操作能力。

    在影视圈里一直有一个不太严谨的理论,那就是只有最厉害的导演才能真正掌控大场面的拍摄。

    这一点说的其实并不是很严谨的,真正考验导演功底的并不是大场面拍摄而是一些小场面的拍摄。

    比如秦景云前世日本国宝级导演黑泽明的拍摄,黑泽明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电影场面并不是大场面的拍摄,而是如《罗生门》里的对峙,《七武士》里的控诉,这些片段里没有一个是大场面。

    大场面的调度需要的是团队的专业性,导演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是忙不过来的。

    越是大场面导演本人微操的作用占的比例越低,这里考验的是导演的调度和组织能力,是电影整体工业化的体现。

    这就是秦景云当初对于倪涛对于自己指控的不屑,电影的工业化绝对不是在于什么特效的占比而是整体的拍摄工序。

    大场面考验的不是导演,是影视的工业体系。

    举个例子来说大场面的拍摄导演就相当于统帅,统帅是负责战略规划的,而具体干活的是下面的将军。

    导演是决定战略层次上的事,这个场面要达到什么效果是导演的要求,而怎么去做到是属下的工作。

    要是导演什么活都干了会被累死的。

    当初秦景云就有过这样的感觉,国师老谋子完全就是那种坐镇中军的感觉,而每一个命令都是有条不紊的。

    虽然其中也存在各种问题但是要考虑到那个时候华夏的电影还没有达到工业化的程度。

    这种感觉没有亲身经历过是很难感受到的。

    比如秦景云在参与拍摄《英雄》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时候虽然老谋子的调度能力很强但是其中还是有各种问题。

    可是在几年后参与拍摄《长城》的时候这种生涩的感觉就没有了,整个拍摄过程如同水银泻地一样的流畅,这就是电影完成工业化和团队足够专业后的体现。

    三部电影的参与是秦景云一向很大的资本,要不然秦景云估计自己连拍网剧的资本都没有。

    凭借参与拍摄这些电影的经历秦景云可没少忽悠投资商。

    这个时空华夏电影的工业化已经成熟了,成熟的体系让秦景云并不惧怕拍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