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婷婷妈妈和姐姐圆圆围绕着我怀中的小宝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时候,母亲也走过来,看看了我怀中的小宝。母亲走过来的时候,特意大声的叹了一口气,母亲的这个动作我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了,母亲总是这样的一个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母亲总是这样有意的特意的大声叹一口气,然后当你询问母亲有什么事情的时候,母亲才会一五一十的把她所遇到的事情讲给你听。

    不过,这一次,我没有理会母亲的大声的叹气,因为我知道母亲这次大声叹气的原因。母亲是一个七十多岁的大字不识的普普通通的农村老人,一辈子过得很苦,这个年龄段的老人日子一般都过得比较苦。不过,只有近几年日子过得才稍微舒心点,母亲刚想能够好好个享受享受生活,不料,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老年慢性病也开始变本加厉的折磨着母亲。母亲总是一年365天几乎每天都要吃药,我一年总是要带母亲去医院检查几次,其中,心内科、呼吸内科和消化内科是母亲经常光顾的地方。“养儿防老”,“养儿”真的能“防老”吗?我不觉得养儿能够防老,母亲也不觉得养儿能够防老。但是母亲很自豪她的一生养育了我们弟兄四个,用母亲的话说,养不养老,随你们的各自心意,但是,有了你们弟兄几个,至少我们这个家的门户算是支起来了,我们这个家的姓也有人顶下来了。“草留根、人留姓”“把姓留住”“把门户顶住”“传宗接代”是支撑母亲让我们弟兄几个生男孩的最大的信念,这种强大的信念甚至以牺牲自己没人“养老”为代价。

    可是命运总是喜欢弄人,我们弟兄四个早已相继成婚,但是唯独生个男孩少、女孩多。四个兄弟家只生了一个男孩,也就是其余三个弟兄,包括我,我们三个弟兄家生的都是女孩。他们是没什么希望再生育了,因为我是二婚,所以母亲把我们这个大家庭再生一个男孩的希望紧紧的寄托在我和婷婷的身上。可是,母亲千呼万盼的希望却在今天化作了泡影,母亲心中的失落我是深深的理解。

    虽说母亲的观念有点过时愚昧,但是面对观念不同的人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站在母亲的角度替母亲分忧。是呀,母亲是从农耕社会过来的人,母亲的想法有她一定的道理,包括现在,母亲的想法依旧存在着它一定的道理。

    可是,我的理解倒并不像母亲那样所说的“草留根、人留姓”“把姓留住”“把门户顶住”“传宗接代”,而是在需要大量劳力的农耕时代,人们必须要有男孩来支撑门户,这句话是对的。

    农耕时代,人们靠天靠地吃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