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逆宋 >
    
    征辽是大事。

    辽国土广袤,就连都城现在都还有三个。

    且不像江南一直臣属于中原,惧怕中原,辽人反倒是时刻觊觎着中原。

    先前趁着辽国内乱,以及两世的记忆夺回了幽云十六州。现在辽国内乱平息,国力蒸蒸日上,与之对战,必须万分谨慎。

    慕容德丰六必胜提供了征辽的理论依据,提振了士气,真正要征辽,还须大周这台战争机器开动起来。

    在赵匡胤的主持下,粮草源源不断运往汴梁;江宁刘光义日夜在长江上操练水军;背嵬军正式开拔,前往丰镇,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兵部职方司,侍卫司密探,符昭手下散落在辽境的燕云十三骑也都运行起来,一条条军情自辽境送到汴梁。

    按照慕容德丰的出兵方略,杨业,曹彬,刘光义,呼延庆,杨延平五路出兵互相呼应,一路逐步平推,选关隘处建城池,防止辽人反扑,计五年,当能将辽人赶到北海以北。

    这个方略很稳妥,但耗费将会非常大,在平辽的这五年里,除了国计民生的必要开支,国库的所有盈余都将用于出兵军费。

    但柴宗训的轮船局已在魏仁浦次子,榜眼魏咸熙的主持下逐步展开工作,仅此一项,耗费便不知凡几。

    “皇上,”董遵诲开口到:“既是国力无法支撑步步为营稳打稳扎,何不设法力求速胜?”

    柴宗训苦笑一声:“辽之国土仅次于中原,幅员辽阔,如何速胜?”

    董遵诲说到:“臣虽未亲至辽境,但听说辽国内满是大漠,根本不适合人居,虽幅员辽阔,但人口都集中在几个城池而已,只要占据城池,辽人无法生存,必会远遁,由此我边患便能自解。”

    “大漠虽不能长期生存,但暂时藏身却没问题,”柴宗训说到:“即便我王师占据辽国城池,粮草却仍须国内供给,倘辽兵藏身大漠,攻击我补给线,没有粮草,大军如何久据城池?”

    “带齐粮草,与辽人死磕,”董遵诲说到:“守城池总比呆在大漠里要好一些。”

    “若真的这么容易,大汉四世之积累岂会被拖垮?”柴宗训说到:“眼下已是夏日,待到能出兵时已到秋天,兵锋至辽境内已是冬日。辽境苦寒,不适合冬日作战,不如且等一等,待到明年开春再出兵吧。”

    董遵诲摇头到:“皇上,倘等到明年,辽人有了准备,攻城恐更为不易。”

    柴宗训解释到:“辽不比江南,若要将其击垮,天时地利人和缺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